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长江日报]旦塔

发表时间:2012-05-22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身份: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


    年龄:25岁


    做一个出色的高山摄像师,是我的梦想。


    梦想做摄像师的


    藏族男孩


    一脸胡子拉碴,次仁旦塔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随性。戴着一副眼镜,也让他在一群藏族同伴中很是抢眼。


    有关他的名字,存在着一些争议。据说正式的汉语名应该是次仁旦达,但是登山队的同伴们更喜欢叫他旦塔,也许是取“蛋挞”的谐音。对此他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结果就这么将错就错,旦达变成了旦塔。


    旦塔也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曾就读的西藏登山学校,比如他的家庭,比如他手里的摄像机。


    1987年出生的旦塔是西藏登山学校的第二批学员,于2002年入校。“我的家就在离珠峰不远的定日”。登山学校最初的几批学员,都来自珠峰附近的定日和聂拉木。这些地区的孩子,登山的先天条件都非常好。


    谈及西藏登山学校,旦塔称“母校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贫苦出身的旦塔,十分珍惜在登山学校学习的机会。“那个时候学得最苦的是英语,这也是尼玛校长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另外还有文化课,攀岩、攀冰、雪地行走等实践课,更是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习时间”。如今,旦塔已经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登山客对话。


    曾有机会去旦塔在拉萨的家里做客。小客厅的墙上挂满了照片,都与登山有关。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张女子单人照,手持北京奥运火炬。“这是我的姐姐次仁旺姆,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最后一棒。”他自豪地说。


    2008年,是这个藏族家庭最光荣的一年。姐姐在珠峰顶上传递奥运火炬,弟弟旦塔则在最危险的第一机位,用高山摄像机记录火炬传递的辉煌一刻。


    也是在那一年,姐弟俩本有机会一同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深造,但是为了照顾身在拉萨的母亲,姐姐将机会让给了弟弟。眼下,旦塔已经是地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四的学生。


    “妈妈今年46岁,2007年爸爸因病去世,我和姐姐不时外出登山,家里经常就只剩下她一个人。”旦塔有些自责地说。


    除了母校与家庭,旦塔在乎的还有他手中的摄像机。此次攀登珠峰活动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那个精巧的摄像机,一直不离其左右。“做一个出色的高山摄像师,是我的梦想。”他说。


    本报珠峰大本营19日电 特派记者邹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