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贫困大学生规模也迅速扩大。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落实国家“奖、助、补、减、免、贷”多元化资助的基础上,突破现有的资助模式,以“助困、育人、成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发展型资助新体系,努力提高贫困学生的自身实践技能,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
制定英才工程资助计划,科学规范资助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资助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学校的持续重视与支持,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资助的增多,地大(武汉)受资助学生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以2008年为例,学校在校学生17800人,在校贫困生为534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全年总资助金额为2101万元(不含助学贷款),贫困生人均受助3964元。
学工处处长王林清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资助体系仍不完善,存在贫困学生认定不尽合理、资助育人成效不明显和资助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如部分贫困学生滋长了获国家资助乃理所当然的依赖心理。为了遏制这种现象,2009年,学校提出发展型资助理念,由原来的“救济型”资助转变为“过程支持”资助模式,对入校新生实施英才工程资助计划。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更注重提高他们的自身实践技能,解决他们能力上的不足、心理上的困惑和发展上的迷茫等问题。
2009年度,学校出资100多万在大一学生中试行发展型资助,并构建了“校—资助中心—学院(课部)—班级”的四级管理组织,形成了由奖励与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设计、部署和统筹协调,各学院(课部)学生工作组组织落实,班级班干部评议实施,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了《英才工程资助计划实施办法》,拿出学费的4%~6%作为专项经费。
以项目资助为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王林清介绍,发展型资助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高、全面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制为运作方式,科学设计资助项目。
“受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出立项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王林清说,“项目资助体系主要分‘学校教育引导项目’和‘学生发展支持项目’两类,对大学生实现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王林清介绍,“学校教育引导项目”包括人格素质培养、技能培养、素质拓展、视野拓展和咨询指导等项目,旨在培养贫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学生发展支持项目”按照贫困学生大学四年间的发展要求,在一、二年级实施启航计划。启航项目一年级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如视野拓展计划、学习帮扶计划等;二年级兼顾培养科研兴趣,如创新实践计划、学术探索计划等;三、四年级实施攀登计划,如领袖计划、将军计划、科学家计划、CEO计划、国内外学习交流计划等,资助标准为3000元/项。各个学院结合自身情况设置学院启航项目,如学业发展规划、专业技能提高、学习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高等项目,每项资助400~500元。
从2009年起至今,有三个年级共4400余名大学生参与英才工程资助计划,参与人数约占三个年级总人数的33%。几年来,学校累计出资1500多万元。今年,学校加大了资助力度,资助的学生有11900人,资助额度达700多万元。
搭建交流和实践平台,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
王林清介绍,发展型资助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方案。为保障项目的实施,学校还专门建立了贫困学生数据库,并积极搭建交流和实践平台。
一是依托“震旦讲堂”、“领航人生”、“自强论坛”等教育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和在校优秀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等论坛活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知礼感恩、诚信做人、立志成才和服务社会。
二是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如地学院肖文杰、赵睿申请的《温度对有机质矿化速率和效应的影响》,李俊肖等同学申请的《关于建立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地质与数学模型的探讨》获得地学和化学实验室的很大帮助。计算机学院开展编程培训,其他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外语翻译、动画设计、广告策划、家教辅导等。
三是依托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坊等专业组织和“自强社”、“爱心社”、“寒窗之家”等学生组织,成立心理辅导和爱心关怀小组,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困惑,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依托学科专业、组织优势,动员学校单位部门、社团协会,组织开展视野拓展项目,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见识。如开展高新企业参观、暑期社会实践、家庭走访、民族贫困大学生家庭慰问等。
为检验英才工程资助计划的成效,学校对2009、2010、2011三个年级近8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6.2%的学生认为在经济方面有收获,28.2%在自信心方面有收获,42.7%在个人素质方面有收获,37%在个人能力方面有收获,29.9%在发展视野上有收获,22.1%在学习研究上有收获。
“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堪当重任的未来建设者。”王林清说,“发展型资助体系,让学生更广泛地投入和参与到资助项目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物质资助和技能提升,也让学生常怀一颗虔诚的感恩心,笑对未来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