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新华社客户端】经典常谈丨“人和自然,是携手并进的”

发表时间:2025-04-02作者:网站编辑:孙彦钦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既肯定其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重要性,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资源异化现象,进一步提出未来社会人类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主张与愿景。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资源的物质性。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的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要素,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先于人类而存在,构成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他们在《神圣家族》中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对于人的劳动来说,自然资源是劳动的对象和财富的源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引用经济学家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强调劳动与“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共同创造物质财富,深刻揭示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可替代性。基于自然资源的物质性,恩格斯将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范畴引入自然研究。他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一环节的破坏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就要求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自然资源的物质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而社会性是其物质性的实现形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作为一种物质存在,自然资源必须通过社会生产实践进入人类生活,其价值和用途并非天然固定,而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将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作用于自然资源,使其从“纯粹自然”转化为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人化的自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同时,阐明先于人类历史的原始自然界由于人类活动已不复存在。这就否定了将自然资源视为永恒不变客体的静止化观点,强调自然资源的形式、功能和价值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计划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使之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伴随这一过程,人与自然从最初的简单适应关系,逐渐发展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不断增强,自然资源的变化也对人类活动产生反馈和制约。

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突破生态承载力,进而引发不可逆的环境灾难。在和恩格斯的通信中,马克思引用植物学家弗腊斯的观点指出:“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会导致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他们深刻揭示,自然资源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盲目开发和社会不平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资源系统的循环再生能力。他还强调:“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对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恩格斯呼吁:“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马克思则认为:“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他在《资本论》中写道:“人和自然,是携手并进的。”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国家和政党的使命与责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指导,立足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发挥制度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法治保障,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珍视自然资源宝贵财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

【夏云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链接:经典常谈丨“人和自然,是携手并进的” - 新华社客户端

(原载 新华社客户端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