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伦 阮一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新时代新征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紧迫性更为突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高校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巧妙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开辟出一条独具匠心的思政教学新路径。
因地制宜,善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思政育人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优秀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宝库。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并将其巧妙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不仅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拓宽思政教育视野,还能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教育效果转化。通过“行——研——创——说——传”一体化研学流程,深入探索非遗的奥秘,将每一次实践活动视为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心灵触动。在“行”的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研”则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对非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创”则是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说”则是通过演讲、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传”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将非遗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案例素材,也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的重要平台,为思政教育注入活力。
因时制宜,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拓展实践育人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新时代以来,涌现出众多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接棒者、奋进者、奉献者,他们或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或投身科研,用智慧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或立足岗位,默默奉献,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共同绘就了一幅幅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的奋斗画卷。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将讲好新时代故事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紧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深入挖掘并提炼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入鲜活的案例、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使思政课更加紧密地贴合实际、贴近日常生活、贴近时代脉搏。同时,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注重挖掘身边的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以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学模式。例如,通过举办“时代新人说”系列讲座和演讲比赛,邀请校内外优秀青年代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通过这些真实、接地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标杆,用案例、故事、生动的语言让理论宣讲入头脑,使其见其人、听其言、观其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因材施教,传承红色基因,深耕铸魂育人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职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高校要肩负起守好红色根脉、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使命,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思政教材,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要积极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走进革命老区,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老党员、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用心挖掘本地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将红色元素全方位融入思政教学之中,采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深刻体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进程中,逐步构建以“寻、讲、研、评”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新体系,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科学评价红色教育成效,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绽放出新的光彩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链接:-山西日报数字报
(原载《山西日报》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