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 夏 静 通讯员 郝 敏、陈华文)北京时间12月25日6时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克服天气恶劣与严寒等诸多困难,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成功徒步抵达南极点。而在稍早之前的北京时间12月14日2点30分,登山队还成功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海拔4897米的文森峰。 此次挑战南极登山活动充分体现了科研与运动并举的探索理念,科学考察工作与登山运动一路相随,并肩发力。此次挑战南极的队员包括队长董范教授、科考队长陈刚教授、副队长牛小洪副教授、队员德庆欧珠、次仁旦达、何鹏飞。在登山途中,队员们将按照徒步南极点探险活动惯例,借助滑雪板行进1个纬度,距离超过100公里,并在途中进行相关标本和数据的采集。
地大登山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来这一消息,并将于2017年元旦前后回国。这标志着该团队成为世界上首支由在校师生组队实现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和北极点、南极点徒步穿越的大学登山队。
12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成功徒步抵达南极点
作为测绘专业博士生导师的陈刚教授,是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文森峰后迎来的重量级新成员。陈教授在登山过程中考察了南极点附近的板块运动状况及地学特性,这对南极现代地壳运动和内陆冰盖及其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环境,徒步南极点过程中队员们不会留下任何东西,所有的生活用品,吃、穿、睡等,包括生活垃圾都随身携带。这一环保理念在极限环境中尤为可贵。
南极文森峰是在约2000米的冰床上突起的高山,被称为“死亡地带”。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徒步时周围温度-40℃—-60℃。这些极限环境对登山队员的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因为队员们不仅要应对极端气候,还要全程负重前行。新生的环保理念与拼搏、挑战精神共同构筑着新时期地大人的“登山信仰”。
据了解,从2012年起,地大发起并开始实施“7+2”登山科考活动。所谓“7+2”,指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两极极点,代表着极限探险的至高境界。此前,地大登山队已经成功登顶亚洲珠穆朗玛峰、欧洲厄尔布鲁士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澳洲科休斯科峰、南美洲阿空加瓜峰、北美麦金利峰,并成功徒步北极点。本次登顶南极最高峰并徒步抵达南极点,标志着 地大“7+2”登山科考活动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