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安全环保与矿业开发两者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矿业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大量资源的同时,也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矿山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中央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尤其是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安全环保与矿业开发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通过黄金产业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让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对‘冤家’变‘亲家’。”
王焰新指出,矿业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矿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采矿难度越来越大,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安全隐患却急速上升。当前,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矿业大国的很多矿山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有效避免了因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污染和环境蜕变。因此要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推进黄金产业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进程,实现黄金开采对环境治理的“末端治理”转向“生命全周期治理”。
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黄金产业绿色发展既要实现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又要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客观评价生态环境效益,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佳。王焰新认为,要坚持把安全环保与矿业开发协调发展,纳入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一,要制定黄金产业的绿色开发规划,开发前要对其环境影响列入评价范围。其二,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削减采、选、冶过程产生的污染。其三,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黄金矿区生态再造。
当前,澳大利亚等国在推行“矿山公园”发展模式,效果比较明显,向人们展现了该发展模式强大的生命力。王焰新强调,要引导部分黄金产业因地制宜“变废为用”,积极探索“矿山公园”发展模式。矿山公园最大的特色是集中展现了矿山及铁矿悠久的采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工业旅游的景观代表。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不但解决了许多矿山或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而且变被动的恢复型环境治理为主动的发展型环境保护与开发。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针对我国金矿如何做好“双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王焰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以绿色为导向的黄金产业发展态势。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金矿发展过去一段时间存在一定“开采过度、综合利用不够”“开采管得多、生态环境管得少”等现象,因此要走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道路,努力在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等方向上下功夫,营造一个黄金开采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开发环境,使黄金开采从规划、立项、建矿、生产到关闭的全过程都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最终形成以绿色为导向的黄金产业发展态势。
二要完善黄金产业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实现生产和生态两手抓。坚持把推动金矿“双碳”工作作为黄金产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建立健全黄金产业绿色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划,发挥其规制作用,促进黄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黄金产业的绿色转型。从黄金产业层面来说,要在产业、投资、消费、环保等领域综合发力,不但要在源头管控环节上抓环保,而且要站在“国家资源大战略”的高度,在开发黄金资源过程中重视其他伴生金属的综合开发,综合回收、综合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净”。
三要实现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靠科技和创新。要充分发挥绿色科技的推动作用,大力推动黄金产业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生产技术的绿色创新,为推动黄金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科技动力。尤其是一些大型黄金龙头企业应该带头走在科技研发前列,走科技创新、内涵发展的道路。要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对黄金开采指标优化、尾矿综合利用、尾矿井下充填的技术研究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构建激励机制,促进技术交流,奖励做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充分调动全员创新的积极性;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招录地质、资源、环境、生态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适度引进一批紧缺专业后备人才,为持续推进科技进步提供人才保障。
当前,国际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内部发展也面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的结构性改革。如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理解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大循环所要畅通的关键环节,对于未来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王焰新还对我国黄金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金矿找矿勘查,持续增加金矿资源储量。王焰新表示,我国的金矿开采深度在全球来讲还是比较浅的,大部分金矿开采深度在500米—1000米,而国外许多矿业大国的开采深度普遍达到了1000米—2000米,南非的部分黄金矿山开采深度超过了2000米,有的矿山甚至达到了4000米。这说明我国已有矿山深部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和资源开发潜力。我国的金矿成矿条件有利,资源潜力还很大,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成矿区带,如胶东地区、豫西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为此,王焰新认为,亟待加强已有矿区和重点成矿带深部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实现资源勘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同时要高度重视西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加强这些地区成矿条件和成矿潜力的综合研究,开展资源潜力评价,加大勘探经费投入,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黄金工业要重视科技研发和经费投入。在扩大资源储量方面,加强成矿条件研究,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资源储备。王焰新强调,要重视开采过程中的技术环节。在黄金开采方面,我国的采矿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黄金矿山正面临着“由浅至深、由易至难、由富至贫”的关键转型期,在理论技术、装备等方面都面临着全新挑战。突破黄金矿山地下开采的关键技术显得十分关键和紧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凿岩爆破技术、运输提升技术、岩层加固技术、膏体充填技术、远程遥控技术。围绕这五大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争走在世界前沿。
三是走出国门,积极融入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大环境。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国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但国内的黄金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黄金消费,因此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黄金。同时,我国的黄金储备却远不及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国际整体地位的提升,国外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容易被国外一些矿业集团接纳。这几年我国一些黄金企业集团和一些有色金属集团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并富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并购、加盟的经验,值得后续企业走出去学习研究。王焰新指出,借鉴国外黄金工业发展经验很有必要,黄金工业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矿业大环境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
文章链接:
http://epaper.gold.org.cn/zghjb/html/2022-03/08/content_256674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