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逸夫博物馆举行“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系列科普活动,现场共同发起“敬畏自然 保护地球 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的倡议。
“准备8个不同大小的塑料球,按照八大行星的顺序排列,把塑料杆缠在一个塑料底座上,然后把塑料球固定在塑料底座上,一个太阳系模型就做好啦!”在博物馆科普教室,孩子们拿着亲自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开心万分。
通过月相观测盒,孩子们了解到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月球运动的特点,同时分析出月相变化的原因。
“鸟儿们在水里和油里,羽毛各有什么作用呢?”在达尔文实验站,“神奇的羽毛”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羽毛的作用,大家直呼“真神奇”!
丰富多彩的科普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了孩子热爱科学、保护地球的热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同学说:“通过自己动手,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要珍爱地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为什么自来水烧开后产生了白色沉淀、浑浊、白色漂浮物、结垢等现象?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应对处理?”在逸夫博物馆二楼举行的“水质检测”科学实验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水的疑惑,志愿者通过做水质检测的实验,为孩子们一步步揭开水的奥秘,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关心自身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提高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期待更多地球卫士参与到呵护生命共同体的实践中,用有效的行动来善待我们生存的家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护一草一木,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据了解,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地大逸夫博物馆还将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科普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讲座等活动,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宝洪 通讯员 徐燕 责任编辑 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