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两会专访

[中国黄金报]要开展更深层次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

发表时间:2021-03-17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中国黄金报 2021-03-16点击:

  [编者按 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为地球相关学科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其重要性不可代替。但在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着新的挑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建议,将新技术、新手段、新理论应用到地质调查工作中,开展更深层次的调查工作,把成果主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中。]


  “黄金是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我认为,应该把黄金的勘查开发等工作纳入到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地质调查不可替代


  地质调查工作为与地球相关学科工作提供基础,甚至是所有与地球打交道的工作的基础,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所有涉及到地球的活动,都要以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提供背景的资料,所以地质调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童金南表示。


  十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地质调查专项,围绕丰富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提供找矿有效信息和靶区,累计投入经费435亿元,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2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在发布会上介绍,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投入经费153.4亿元,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63.3万平方千米,全国覆盖率达44.5%,提高了18.4%。


  非油气矿产调查方面,投入经费150.2亿元,聚焦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开展工作,提交找矿靶区3600余处,为后续商业性勘查区块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青藏高原、南疆、川西等铜、锰、锂等重要矿产找矿突破和大型资源基地的形成。


  “现在国家对地质调查重视比较少,虽然每年会对地质调查有经费和项目的支持,但是地质调查并没有被放在地调局的首要地位来做,自己给自己造成了一些困难。”童金南说。


  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中国黄金年鉴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14131.06吨,比上年净增492.66吨,同比增长3.61%。我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已经连续5年突破1万吨大关。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长周期性,勘探成果相对勘探投入滞后。年鉴显示,2012年以前我国金矿地质勘查投入不断上升,2012年至2019年我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在扣除消耗量的基础上仍稳定增长,由2012年的8196.24吨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14131.06吨。


  黄金作为金属矿当中非常稀有的金属资源,人们在自身的装饰品上对黄金的青睐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黄金也成为了一个人财富展现的重要象征。对于黄金,童金南认为,黄金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应该把黄金的勘查开发等工作纳入国家战略中。


  地质调查面临新挑战


  “现阶段地质调查工作在1:20万地质填图完后,地质调查就从基本的普查到了专项服务阶段,把这些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怎样服务到其他相关学科和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上,还需要做一些相对性的补充。主要针对一些需求,重点开展1:5万地质填图工作。”童金南解释目前地质调查的新动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进行大范围的区域性地质调查,很多工作做得扎实,成果现在都可以拿来直接用。以前的地质调查成果虽然能够满足目前的基本建设工作,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还需要专门进行补充调查。


  童金南提到,目前,地质调查也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制约其发展。


  一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地质学研究、调查工作等需要和新技术、新手段、新理论适当的结合起来,但是现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新理论应用还不够广泛。“虽然这些年地质调查也和三维填图、数字填图等相关的技术结合,但是和相关学科的结合发展还有距离,这也是制约地质调查工作为其他相关学科领域所应用的瓶颈。”童金南说。


  二是地质调查的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足,这也是制约地质调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是将地质调查成果主动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主动服务于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所以我建议,接下来要开展更深层次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将地调与研究结合起来,主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童金南说。要创新完善机制,更新地质调查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完成的,内容需要更新,在原来的成果基础上需要有新的发展,同时加入使用新技术来开展工作。这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要开展专项的应用服务,根据服务对象,例如川藏铁路项目提出的要求做专项研究。(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