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自然资源报]地大(武汉):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

发表时间:2020-11-05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0-11-04点击:


  “课程很生动,与实际密切结合,希望类似的培训能多组织一些,提升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素质。”近日,参加完云南省施甸县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培训后,很多学员在课程评估问卷调查表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让学员们受益匪浅的这场培训,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根据教育部定点扶贫工作安排,发挥学校办学优势,结合施甸县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的系列扶贫培训活动之一。施甸县每到夏季,各类地质灾害易发,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是该县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王亮清深入浅出,通过互动提问和沟通探讨的方式,围绕常见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和应急处理前期预警、应急响应、处置实例等内容,作了生动细致的讲解,并带领学员们前往甸阳镇蒋家寨新寨现场考察地质灾害点,查看路面裂缝、挡土墙变形、房屋墙体开裂等现象,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操细节。


  “只有切中产生贫困的痛点,扶贫才能精准,才能发挥效果,扶贫培训更是如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隋明成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通过认真调研各地资源和产业条件、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精准对接培训对象、精心选择培训师资,精细打造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能真正落到实处。


  两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顺利完成针对云南省施甸县基层管理干部的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户外运动发展与户外产业规划等多期培训,在江西赣州完成村庄规划、乡村旅游和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等多期培训,在海南琼中完成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等培训。


  除了培训基层干部,提升百姓的致富能力,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技能培训的要点。5月13日,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培训班第三期“罗非鱼”养殖技术培训班课程结束后,营根镇分会场贫困户王光峰看着满满的几页笔记,感叹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充电”了。


  这场让王光峰收获颇丰的培训,是由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和琼中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的一次大型线上培训班。


  琼中县地处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适合发展渔业,罗非鱼就是该县近年来从非洲引进的新品种,备受市场青睐。然而,罗非鱼对于生存条件要求极高,只适合生存在中低水温、水源干净、无污染的水域。很多养殖户因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致使养殖成本过高。


  对此,该校专门成立项目组,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学校等地的专家教授,采取“室内学习+现场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农户生产和种植养殖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全程“把脉问诊”,助力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培训结束后,项目组还安排教师结对帮扶,通过现场指导、地大在线培训平台、电话和网络回访等,指导学员开展创业生产,解决农民培训后缺乏后续服务的问题。


  据了解,为提高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19年以来,面向各地种养殖户,在江西赣州、海南琼中和黑龙江海伦分别举办了富硒农业技术、大棚菜种植技术、番鸭养殖、肉鸡养殖、罗非鱼养殖、养蜂技术、橡胶种植、大豆种植等等一系列实用性强、接地气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近2000人,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


  “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的有力举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华表示,该校将进一步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刘妍慧 叶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