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今晨向世界之巅再次冲刺

[长江日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旗帜将在珠峰顶飘扬

发表时间:2020-05-27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长江日报 2020-05-27点击:


登山队员展示“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旗帜  李璞摄

  5月27日凌晨2时10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袁复栋等8名2020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从位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向珠穆朗玛峰顶峰进发。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武汉的直线距离有2600多公里。“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旗帜是队员冲刺世界之巅携带的物品之一。


  130多天里,袁复栋、次落、陈刚等武汉校友为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历尽艰险;130多天里,武汉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考验。


  登山精神:登山最难的是忍耐必须有精神支撑才行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60周年,也是我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穆朗玛峰高程45周年。


  我国此次派出了42人组成的测量登山队重测珠穆朗玛峰高程。他们中有9人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另外,还有3名武汉校友从事测量的后勤保障工作。这12人中,陈刚、宋红、李璞在汉工作。48岁的陈刚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的一名教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监测工作,去年被借调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担任副总工程师。31岁的宋红长期跟随陈刚进行野外勘察,爬过6座世界高峰。30岁的李璞参与过陈刚团队的地质科考活动,多次登过海拔6000米高的山峰。


  46岁的次落是这次登山队的队长,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在校大学生。35岁的袁复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2008年他登上了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山峰”。此次登顶过程并不顺利。


  4月5日,登山队抵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计划于5月12日登顶。因天气原因,5月9日,登山队从海拔6500米的营地下撤休整。


  5月21日,由于持续强降雪,未能打通至顶峰的攀登路线,原定22日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计划未能实现,登山队只好再次撤回营地休整。


  5月24日,登山队再次冲顶珠穆朗玛峰,这一次,遭遇了大风。大风从25日持续到26日。陈刚是登山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他说:“登山队没有放弃,如同武汉战疫最艰难的时刻,医务人员仍奋勇向前。”


  “登山最难的地方,是忍耐。10多个小时在雪地里一直走,必须有精神支撑才行,就像这次武汉人与疫情的战斗一样。”为这次测量提供后勤服务的武汉校友次仁旦达说。


  指挥部为了27日能顺利登顶,再一次调整了冲顶队员。未能进入最后8名冲顶队员名单的陈刚,只能目送队友向峰顶冲刺。


  “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在那儿。我们攀登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山峰,更是精神上的山峰。”袁复栋说。


  武汉精神:面对疫情不屈服带着“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旗帜上珠峰


  1月12日起,登山队开始在北京集训。在北京集训的陈刚、宋红、李璞,对武汉的疫情格外牵挂。


  武汉战疫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武汉人的坚韧不拔,上演了波澜壮阔的一幕: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对外封闭长达2个多月。数万“白衣战士”从全国各地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10余座方舱医院迅速投用。市民积极响应最严格的封控措施,足不出户。70多天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城市井然有序地打开城门。


  1月17日,刚到北京一周,宋红和李璞跑步后感冒,发烧超过38℃,在基地隔离14天。


  李璞的妻子、女儿和岳父岳母都在武汉,他只能不断打电话提醒亲人们注意安全。陈刚每天盯着新闻,心焦不已,一边阻止在外地的母亲不要回汉过年,一边叮嘱其他家人不要出门。宋红的儿子今年3岁,同样让他心神不宁。


  英雄的武汉人民没有屈服。家人的乐观情绪,给了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陈刚备战高考的儿子与父亲视频对练体能,为父亲当陪练;李璞的岳父昼夜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用行动为女婿鼓劲;宋红3岁的儿子通过视频为爸爸加油……


  武汉人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屈服精神,也让全体登山队队员感动。


  “我们能为武汉做点什么? 要为武汉加油,把武汉精神带到珠穆朗玛峰之巅!”陈刚的想法得到队员们支持。登山队印制了一面印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字样的旗帜。


  “勇攀高峰,永不服输,这是武汉精神、中国精神的体现。”曾经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董范说。


  中国精神:精确,再精确人员登顶测量精度更高


  时光回溯到60年前。1960年5月25日,陈刚的校友王富洲等3人,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打破了“中国人登不上珠穆朗玛峰”的预言。


  只携带一面五星红旗,一寸一寸爬上去,王富洲生前回忆,“死也要死在山顶”“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穆朗玛峰不高”。


  1975年,我国首次将觇标矗立于珠穆朗玛峰之巅,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20年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使用的北斗卫星和5G网络都系中国制造。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教授介绍,测绘人员一步一步测出来的结果,虽然原始,但精度比卫星和航空摄影更高。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高程测量,体现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刘德民认为,在地学研究中,珠穆朗玛峰高程精确测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地壳运动的变化。


  精确,再精确。一代代攀登者,攀登不止。在武汉,曾经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就有董范、次落、袁复栋、陈晨、德庆欧珠、次仁旦达、陈刚等11人。


  8年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一位武汉人的名字被定格在珠穆朗玛峰顶峰:陈晨——中国登顶世界之巅的首位在校女大学生。


  2013年5月4日,在全国主题团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完陈晨的发言后由衷地说,对珠穆朗玛峰,自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探索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这就是英雄的武汉人民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陈晨说。(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康鹏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