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矿业报]科学应对疫情化解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风险

发表时间:2020-04-09作者:吴巧生 蒋少涌 李小军网站编辑:路明来源:中国矿业报 2020-04-08点击: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资源在高新技术制造以及国防军工应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尤其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稀土资源产业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的竞争重点和战略组成,日美等国积极布局海外矿山和技术研发,已将开发稀土资源的目光由陆地转向海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受矿山和下游产业减产或停产、诸多国家海关限制措施等影响,全球稀土产业布局迎来新的变化。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稀土出口量为5489.2吨,同比下降17.3%;2020年1~2月我国稀土出口金额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2%。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必将对世界稀土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给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带来风险。为此,提前布局,聚焦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现实紧迫、意义深远。


  疫情下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塑中的机遇与挑战


  依托资源禀赋和供应链集中优势,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稀土产业链面临全球影响力弱化的可能。


  1.全球稀土产业链安全尽管具有一定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其重要性在逐步下降,未来其地缘政治供应风险较少取决于当前的生产布局,而更多地取决于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链重建。出于对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发挥在稀土产业领域的主导作用的猜测,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近年来增加了对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地缘政治的担忧。诸如,2019年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报告分析了中国在关键材料中的主导作用,并称中国在关键矿物和新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的增强将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美国、日本、欧盟等纷纷出台政策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加强储备,实行进口多元化战略,现有和新兴的替代供应链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的采矿业务,以及法国、马来西亚和爱沙尼亚的加工厂。此外,美国积极寻求独立于中国的稀土加工供应链,如智利的Bio Lantanidos项目,并积极寻求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且寻求二级原材料替代初级原材料,致力于摆脱依赖中国的分离和加工,降低总体供应依赖。而受中国稀土生产总量控制政策的影响,日本的稀土囤积策略受到巨大冲击。不同于美国,日本资源匮乏,因此积极致力于海外矿山项目。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必须保护中国境外的稀土来源。“日本在世界各国投资多个稀土项目,例如,包括日本多个贸易公司、磁铁制造商、化工公司以及索吉茨、住友、东芝、大都钢铁和丰田通商在内的技术集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牙买加、哈萨克斯坦、美国和越南参与的重大项目,同时加大深海稀土和离岸的勘探和开采研究。


  实际上,稀土元素并不罕见,因为它们可以在许多国家中找到,包括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格陵兰、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和美国。当然,目前全球已知的储量中有57%集中在中国和俄罗斯,全球大部分产量来自中国,但在其贸易实践中,以中国为主的生产行为主体在国际市场大量供给稀土。虽然消费国的数量与需求不断增长,但迄今尚未出现长期或周期性的供给不足现象,稀土供求关系总体平稳,稀土贸易体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2019年,全球稀土矿产量21.9万吨,同比增长9.4%,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和美国。其中,中、美、澳、缅四国稀土矿产量20.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近95%。除上述四国之外,俄罗斯、巴西、印度、泰国等国家的矿产量总和约1.2万吨,约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5%。尽管稀土产业链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短时间内由于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很难撼动中国产业链上中游主导地位,但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竞争激烈化,全球稀土产业布局可能面临重塑,尤其是随着技术创新投入的加大,大量开采深海稀土元素、回收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会变得可行。


  2.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稀土产业链面临全球影响力弱化的可能。我国不仅仅是全球重要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稀土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稀土消费量自2003年突破全球的30%后不断上升至2018年65%左右。2019年我国稀土精矿进口46601吨,同比增长61.14%,近年轻稀土进口增长迅速。由于中重稀土在工业生产上的特殊优势,我国持续加大对中重稀土的进口,进口国家包括缅甸、美国等。2019年我国从缅甸进口中重稀土28738吨,占到我国每年需求量的一半,受2018年5月中国停止缅甸稀土矿的进口影响,同比减少15.4%。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2020年,国内稀土消费总量达19万吨。从稀土的消费结构看,永磁材料的应用占比高达42%,稀土新材料占比66%。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未来稀土业的主要增长点。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27万辆,对应稀土用量为0.6万~1.1万吨,占国内每年稀土产量的6.5%左右。预计随着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稀土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对于稀土全球消费链而言,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产业等迅猛发展,稀土作为其中难以替代的工业元素,未来全球竞争将进一步激烈。


  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我国稀土产业面临原材料问题、物流问题、劳动力缺乏、现金流问题和订单需求问题等,稀土企业成本上涨,产量减少,营业收入下降。尽管由于勘探、开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链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本投入,稀土供应链的重构是一项“慢跑运动”,在短期内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地位很难被动摇,但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减少疫情的影响,中国稀土产业链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必将面临弱化风险。


  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将稀土产业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试图减少对我国的进口依赖,特别重视稀土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并将目光转向具有巨大潜力的深海稀土元素。毫无疑问,随着世界各国对稀土产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稀土产业链将面临新的形势,既给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带来严重挑战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机遇:聚焦核心产业链,破解关键薄弱环节,提高产业韧性,以科技创新激发稀土产业的内生动力,充分发展体量优势、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通过与全球稀土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的提高。


  1.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主动承担维护全球稀土产业链安全的大国责任,弱化稀土产业地缘政治意义的同时,搭建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国家安全防火墙。


  目前,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跨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中国进一步主导甚至垄断稀土产业链,必将加大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稀土地缘政治方面的担忧,在疫情叠加下增大全球稀土产业链中断的风险,直接影响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基于公平的国际稀土贸易体系,主动对接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关键矿产资源国家战略,弱化稀土产业链地缘政治意义,共同维护全球稀土产业链稳定,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稀土产业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


  当然,为了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筑牢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关键基础设施,搭建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国家安全防火墙也是一种必要补充。一方面,建议政府根据疫情,适度调整2020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尤其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福建等中重稀土的产量控制,推动五矿集团、盛和资源等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和科技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稳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 相关企业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应积极与各国合作,布局海外矿山和产业链的建立,减少疫情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的冲击,同时保障中国和全球稀土资源供给安全和稳定。


  2. 以科技创新为统领,依托现有产业链优势,提前布局深海稀土元素开发的科技攻关,谋求稀土资源储备与技术储备的稳步扩大,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与风险;搭建全球稀土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时机成熟时,推动全球可持续议程中优先设置稀土产业安全议题,共同维护全球稀土产业链安全。


  全球许多海底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但是由于海底沉积物空间分布数据不足,当前并没有将其作为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在海底资源开发不受经济和技术限制的前提下,太平洋等海底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将会为未来稀土的供应做出重要贡献。加大对海底稀土资源的探索和研究,是未来稀土资源开发的主要发展趋势。


  考虑到稀土产业对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作用,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围绕稀土的国际博弈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寻找适当时机,从维护全球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全球稀土产业安全议题置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之中,寻求系统解决全球稀土产业链安全的国际机制与国际规范,实现全球稀土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共建。这次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也许就是近期整合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最佳时机。


  3.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积极引导稀土全产业链有序复工,提供“一篮子”政策支持;降低行业和区域壁垒,探求以国内价值链(NVC)带动全球价值链(GVC)转型升级的路径,优化产业链布局。


  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恢复稀土上下游产业的生产,针对疫情下全球经济新形势制定新的生产计划;优先保障稀土供应链集中的重点地区及外贸产品,重点保障上游原材料生产和中下游产业联动;专项财政资金与商业低利率贷款结合,以政银保合作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同时,建议政府顺势取缔、淘汰一批“小、散、乱”的稀土企业,加强行业治理;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纵向和横向兼并重组,建立产业共同体,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内耗,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动稀土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尤其是中下游产业的核心技术。将稀土产业政策的目标聚焦于克服外部性及其他市场失灵问题,降低行业和区域壁垒,探求以国内价值链带动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路径,优化产业链布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112”资助。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