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专场 周超摄
去年,武汉首创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先后举办了5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签约项目206项,签约金额244亿元。
17日,今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专场举行,这也是2018年的首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盛会。
图片经千景绘艺术工作室授权,如需转载请与对方联系
最终,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22个项目在武汉落地实施,签约总金额51.005亿元,其中成果转化项目18项,签约金额34.75亿元;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签约金额10亿元;平台建设项目3个,签约金额6.25亿元。
其中,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氢能汽车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协议金额高达20亿元。
同时,武汉还获得相关银行300亿元授信的金融支持。此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00项拟转化项目将在长江日报上发布,供广大社会企业对接。
氢能汽车成果转化获追加投资
17日,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氢能汽车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与武汉九兴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金额高达20亿元。
项目预计到2020年形成年产5万台整车的生产能力。
据了解,氢能汽车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是武汉九兴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对武汉资环工研院和氢能产业核心项目进行投资的重要签约项目。
武汉九兴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民营企业家在武汉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以科技金融+科技产业整合创新资源并进行资本运作,氢能产业是其重要的产业布局方向。
本次签约,是武汉九兴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资环工研院进行的第二轮增资10亿元,并确定成为氢能汽车、氢能动力系统等资环工研院等氢能产业核心项目的基石投资人,在未来一年内的投资将不少于20亿元,以科技金融助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和资环工研院氢能源产业创新驱动的大发展。
2016年9月,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氢能汽车工程样车“泰歌号”武汉开跑
2016年,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氢能汽车工程样车“泰歌号”在武汉开跑,标志着我国在“常温常压储氢技术”上取得突破。
去年12月,“开沃·泰歌号”氢能城市客车量产车型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式发布。
中地数码:40多秒为神舟飞船返回舱搜救给出最佳路线
17日,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产公司与中地数码集团签订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合作项目,签约金额为4.5亿元。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刘永教授表示,公司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全国GIS产业的领军企业,目前正在二次创业打造GIS全产业链的创新孵化平台。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刘永教授 周超摄
“未来,GIS技术的运用门槛会进一步降低,它将变得触手可得。”目前,刘永正在布局GIS技术的创新生态,“在这个行业做了一辈子,太清楚它的转折点和痛点,所以成立了GIS产业基金,专注这个领域所亟需的技术进行投资,加速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刘永曾领导企业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MAPCAD,填补了我国计算机成图空白;并率先自主研发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MAPGIS软件,打破国外GIS软件的垄断,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中地数码集团承担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这些技术在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神舟飞船返回舱搜救就是基于GIS技术,它在40多秒中给出搜救部队最佳搜救路线,指导搜索救援行动。
17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产公司与中地数码集团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建武汉中地软件产业基地,建立投资基金、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科研加速转化平台。
“微创技术”修复地下既有管道
17日,“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以2000万元的金额签约。
据悉,该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马保松,他将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和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下管网及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复加固专用高性能水泥基修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马保松教授是非开挖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参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6部,先后参与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科研攻关。
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耀祖博士介绍,非开挖修复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技术、装备及材料,在不开挖或小开挖的前提下对地下破损管道等设施进行快速修复,修复后的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30~50年。修复施工在实施过程中不干扰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是一项环保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其中专用装备和修复材料是关键。
据孔博士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非开挖管道修复和加固技术的相关装备、材料、机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目标是加强双方在非开挖管道修复材料研发、测试领域开展更进一步合作,更好、更快地推动这一绿色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目前,研发合作已经展开,修复砂浆生产线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8年下半年可实现部分专用修复材料的量产。”孔博士介绍,公司研制的产品是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属于水泥深度开发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产品的产业化将有望使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非开挖管道修复专用砂浆材料供应商,有利于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的健康、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