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王淼:人生自有诗意

发表时间:2016-04-05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通讯员蒋昕媛 刘强民 李依宁)他,热爱诗词,一路读过,一路走来,与东坡饮酒、秦观夜话,与稼轩论剑、清照煮茶。且看他习诗写词,成就不一样的诗意人生!王淼,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法学专业的学生,因为热爱诗词,也祈盼寻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他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

诗词相伴情相系 千年穿越通心意

  一次沙漠之行,一幅落日余晖之境,一句“长河落日”之词,生在新疆的王淼第一次深深地领略了诗词的魅力,触动了心中对诗词的向往。

  “新疆的广阔与宁静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世界太大,自己太渺小孤单。读诗诵词,能让我在这苍茫辽阔的世界中觅得一方慰藉,也能给我孤独的内心寻到些许陪伴。”诗书为伴,文辞作友,王淼在这片宁静中寻到了心灵寄托,开启了诗词启蒙。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当某天遇到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会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景。“当我看到一些场景,并且亲身经历过之后,我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千年以前的心境,真正读懂了一首诗。”王淼微微一笑。

  不仅读诗,也能写诗,随感而发,潇洒恣意,欢畅淋漓。从豪迈壮阔的边塞诗词到情感细腻的婉约诗词,王淼最喜爱的诗词类型的变化也表现出他心境的改变。平静不急躁的心态,是他在诗歌当中学习到的。“很多事情要平和的对待,不会因为一点小事、一些小摩擦就着急。”他笑着说。

  “爱诗歌的人一定爱生活。”王淼说,对于诗人,小花、微风、嫩芽都可以引起无限的联想,产生感悟和哲理。诗词让他变得细腻,也更加的热爱生命,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学校荷塘的夏日风光曾让他有感而发:“静待枯荣一池尽,花开莲现花落成。”

诗词大会才情露 志同道合意难诉

  凭着自己丰厚的诗词文化功底及优秀的原创诗稿,王淼顺利地通过了层层考核,参加了为期十天的节目录制。

  回忆整个参赛过程,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我喜欢唐诗,但是在以唐诗为主的环节中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可能是自己过于自信,也与自己的答题速度、反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有关系。”虽然王淼对自己的答题成绩不太满意,但他依然为自己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诗词朋友”而感到欣慰。

  “身边喜爱诗词的人寥寥无几,但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后,我找到了一群爱好诗词的朋友,我感到人生不再孤单!”王淼笑着说。

  节目的录制中,主持人董卿意外撞伤膝盖,仍然坚持补录完关于母爱的片段。这一细节让王淼对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感叹不已。反思自己,他决心继续提升内在,丰富自我。

内外兼修论传承 调整心态待传统

  唐诗、宋词,词词句句,情情意意,都如枝头花苞一般在王淼心中朵朵绽放。

  王淼说:“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不是游山玩水看人海,而是在山川之中寻前人足迹,体会山水古迹的文化内涵,找寻内心的宁静寄托。真正的学诗习词,更不是追求形式用来炫耀,而是理解它的意境,提升自身内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之道。

  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加强文化环境影响是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关键。“学校举办的活动,其实大多也与传统文化相关。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有效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王淼说道:“另外个人心态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调整心态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

  “人生自有诗意”,在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长期担任主持人社社长的“诗情才子”王淼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