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打响新春“第一仗”

发表时间:2016-04-12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记者徐燕 摄影屠傲凌 蔡晓萍)地质调查工作者如何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撑服务?如何全力提升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3月28日——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我校秭归产学研基地开班,为来自全国地调行业的450余名管理高层和业务精英上了扎实一课,为推动九大计划、5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多方联动 优化培训方案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开启之年,也是实行地质调查2016年——2018年项目预算滚动计划启动之年,为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一贯彻到地质调查工作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地质工作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决定举办此次培训班,培训对象既有地调行业项目管理人员,还有基础地质、矿产、水工环、科技、油气、一路一带等领域的项目负责人,汇集了我国地调行业的管理高层和业务精英。在四天时间里,近450名学员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培训。

  根据安排,我校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地调院”)、武汉地调中心承办本次培训。如何做好本次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接到任务后,中国地调局、我校和武汉地调中心迅速行动起来。我校和中国地调局将学员分成12个班,每班30~39人,每班设有一名支书兼班长、一名学习委员兼安全员、一名组织委员兼联络员,还配有一名助教。培训班甚至对学员的作息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严禁外出,确有需外出者,需向班长请假,由总协调人、中国地调局总工室副主任窦云涛签字,基地门卫才会放行。笔者在现场看到,有学员想外出购买剃须刀等生活用品,均被驳回。随后,后勤保障处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建胜迅速安排人手,外出统一采买学员需要的各种物品,以满足学员的生活需求。

  本次培训内容涉及中央和部局党组重大战略决策、地质调查业务体系、项目管理运行机制,财务预算管理规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成果评价、业务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廉政、安全生产、保密、文化建设等方面。除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相关部室负责人结合部室主要工作分别为学员授课外,我校殷鸿福院士、谢树成教授分别为学员作了地学前沿报告。

  我校其他单位也积极投入到此次培训班的服务队伍中来。出版社带来宣传展板和近几年出版的标志性成果,该社社长毕克成告诉记者:“我校有相关的专业优势,在专业编校更让人放心。” 据了解,培训期间,有百余名学员前往出版社咨询台咨询,很多人留下了通讯地址,意欲出版地质调查成果。

野外教学 出动最强师资

  春节前,我校接到本次培训任务时,距离培训开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为组织好此次野外教学工作,地调院迅速从该校地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抽调13名教师组成野外教学团队,唐辉明、朱云海教授等11名野外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知名专家承担起夷陵周家蛇绿混杂岩、秭归链子崖危岩体的野外实践教学任务。

  唐辉明教授长期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在此次培训中,他放下繁忙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主动承担了长江南岸链子崖危岩体与新滩滑坡的讲解任务。他说:“链子崖是治理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的典型地段,但培训班学员有很多没有来过该地段,如果学员不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对学习效果会打折扣。” 为此,他结合自己在三峡库区从事滑坡治理研究的经历,对该路线进行了生动的讲授。来自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魏道芳感叹地说:“虽然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现象、特征有一定了解,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专家授课态度之认真、研究之深入,令我们敬佩。”

  为将培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我校教学团队的专家们还详细编写了路线介绍,对每条路线的地质特征、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将之编入培训手册。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了武汉地调中心的专家负责黄花场大坪阶金钉子剖面、宜昌市土城乡页岩气车页1井的现场实习讲解任务。每天晚上,培训班都分班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班研讨、经验交流。学员们畅所欲言,倾诉地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收获,现场气氛热烈。

全力以赴 提供后勤保障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被定为中国地调局2016年的品牌工作,其培训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接待标准之高,同样创下我校秭归产学研基地运营十年之最。这对基地来说,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为克服基地人手不足的问题,后勤保障处从水电与节能管理科、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了十余人,由后勤党委书记蔡楚元带队前往基地,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服务。

  由于参会人员多,客房供不应求,会务组提出参会男同志全部入住学生公寓。学生公寓是上下铺的六人间,床铺窄,桌椅是学生用的课桌板凳,没有热水洗浴,楼层没有电梯……客观实际情况摆在眼前,怎么办?

  “从细节上下功夫,让入住客人感到温馨”,是秭归产学研基地全体员工给出的响亮回答。390个床位分布在学生公寓南北两栋楼的一至五楼,没有电梯,所有床上用品包括棉絮全部都靠人力搬运,后勤保障处会务小组成员、基地办公室人员,后勤保障处借调支援小组人员全部加入“战斗”行列。所有床铺整理出来后,还要给每个房间配上盆、桶、凉拖鞋、牙刷、牙膏、香皂、面巾、卫生纸……,又是一层楼一层楼地搬运、发放。

  相比于客房部,其他部门也不轻松。每天凌晨三点,餐饮部员工就已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每个人走路都带着小跑。保安部负责会议期间门卫登记、实验楼值班、校园24小时巡逻、所有进站及实习车辆的调度,绿化组负责整个会议期间室内室外的绿植摆放及校园内所有绿化带的日常维护……基地全体员工坚守在服务一线,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精神。秭归产学研基地办公室王冬青说:“只要这次培训能成功举办,哪怕工作时间长一点,工作量大一点,人累一点,我们都觉得没有关系。”

  为给培训班学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基地还从当地医疗实力最强的秭归县中医院请来专业医护人员。记者在综合楼大厅看到,休息时间,不时有学员来量血压、咨询感冒发烧等问题。

  3月31日,培训班顺利举行结业仪式,440余名学员如愿拿到结业证书。中国地调局总工办主任严光生认为:“此次培训班为新时期地质调查事业深化改革、切实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能力,扎实推进九大计划5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参加本次培训班,对做好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的深入探索,对管理方面的要求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对地质调查业务重点和工作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促进了项目管理与业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