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汉马”志愿者的“酸”与“甜”

发表时间:2016-04-19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记者团张竞丹)4月10日,首届“武汉国际马拉松”比赛开赛,而笔者有幸以37.5公里饮料站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比赛服务中来,一同感受汉马志愿者们的“酸”与“甜”。

酸——躲在大赛角落里的人

  4月10日清晨4:20,37.5公里饮料站的志愿者潘德音不声不响地下了床,摸黑洗漱完毕后便急匆匆地赶到西区大门口,与我校其他“汉马”志愿者汇合。5:15全员集合完毕,5辆商务旅行车载着志愿者们向目的地驶去。负责37.5公里饮料站的48位志愿者于6:15准时到岗后,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赛前准备工作。

  “我们负责的地段是东湖猴岛前面的渔光小路”,潘德音边整理桌面边介绍道。放眼望去,路的一侧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桌子,每两张间隔2米左右,分别铺着黄色、白色、绿色的桌布。上面对应摆放着水果和能量胶、饮用水、海绵这些供给品。每个桌子由两男两女负责。

  谈及要做的志愿服务工作,和潘德音同在一组的志愿者田继尧说:“我们组负责的是饮水补给,要提前把大部分箱子划开,水从塑料包装中取出,拧开后再装到箱子里码好。然后每个纸杯要倒三分之一的水,纸杯的摆放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方便选手快捷的拿到水。”而查看她和同伴们的双手,拧过不知多少瓶饮用水瓶的手心早已通红,他们仍继续工作着。

  上午11点左右,比赛进行到后半段,经过饮料站的选手人数激增,饮料站的工作量也进一步加大。志愿者们不得不加快工作进度,不停的往桌上仔细摆好相应的补给品,还要不停弯腰捡拾被选手们丢弃在赛道上的垃圾。“体力耗到了极限”,潘德音紧闭双眼,一手掐着腰,一手撑在桌子旁边的灯柱上,唇色发白,半晌说不出话来。

  但同样,选手的体力透支也非常厉害,需要志愿者加油打气。志愿者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变身“超级啦啦队”:选手们一经过桌前,志愿者便挺直腰板,面带微笑,大声呼喊“加油,加油,坚持住!”。加油声接连不断,很多志愿者嗓子都喊哑了。

  “志愿者挺辛苦的,除了早起之外,一站就要站九个小时,而且为选手们加油也很费体力和精力,我们是躲在大赛角落里拼命的人”,潘德音动情地说。

甜——志愿服务欢乐多

  “当你真正融入其中,你会发现志愿者工作也挺有趣的”,潘德音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笑着回忆道。

  八九点的时候,选手们还没到37.5公里饮料站,而赛前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此时志愿者们的工作比较轻松,于是在一个桌子边服务的四个人就可以聊聊天、放松一下。“聊天时才发现我们四个人都住北区,宿舍楼离得也很近。最重要的是我还找到老乡了,四个人相互加了QQ,以后有什么事情还可以联系。”来自计算机学院大二的志愿者王子琪说道。

  到了比赛后半段,体力不支的志愿者们在忙累中自发找乐子来提振精气神。“我们会把补给品当作‘商品’,一有选手拿我们桌上的补给品用,我们就庆祝把‘商品’给‘卖出去’了,这样就更有精神了。”王子琪介绍说,“我们还会观察选手们的比赛服,有不少选手穿潮服来参赛,这让我们很兴奋,加油助威也更起劲了。我看到有选手穿孙悟空的服装、Superman的服装、蜘蛛侠的服装,还有赤脚跑步的……”

  其实,最让志愿者们感到“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并认可他们拼命的付出,“现在我认为,我们不再是躲在大赛角落里的人了。”潘德音幸福的说。此前有湖北电视台的摄影师给37.5公里饮料站的志愿者们拍摄,用镜头真实记录下了他们的付出。

  当志愿者们扯着嗓子为大汗淋漓的选手们加油时,选手们也对他们投来感谢的微笑,有人点头致意、有人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有人停下来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汉马志愿者加油!”

  提及此次志愿服务经历,潘德音说:“最大的感悟就是志愿者经历的‘酸’,让‘甜’更有滋味。这次志愿经历,我无怨、无悔!”

  事实上,像潘德音这样,我校近12000名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关爱行动、应急救助、社区建设等,用满腔的热情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