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蔡晓斌 石冰)4月15日至25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我校地质调查研究院承办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野外培训会”在兴山县香溪河畔举行。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中心、发展中心、监测院、水环中心、水环所、岩溶地质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等局属单位,以及各相关高校和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 野外技能训练阶段,由我校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球科学学院和环境学院的8名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将参加会议的代表分为4个班级,分别进行了野外技能训练。实测了元古界至中生界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水文地质路线调查,进行了岩溶地下水的示踪试验,开展了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和参数计算,实地了解了水文地质物探技术方法,练习了不同地质构造的野外测绘和信手剖面图绘制,学习使用了水文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学员们分小组独立开展了典型区水文地质调查,编制了水文地质简图。每组分别汇报了学习培训和野外填图成果,相关专家教授现场进行了点评。
培训分3天室内授课和7天野外技能训练。室内授课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任郝爱兵对水工环地质调查总体思路与要求作详细介绍及解读;我校葛梦春、陈植华、周爱国教授等18位专家学者围绕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要求,华南陆块区域地质背景,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特点和要求,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及遥感、钻探、物探、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图件编制、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答疑。
会议期间,兴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克品致辞,希望结合本次调查培训,对加快兴山县未来绿色发展的转型工作提供帮助。
经过10天的培训,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培训组织周密、安全保障到位、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且针对性强、教师授课认真,对今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张二勇处长介绍,兴山地区地层连续且出露较好,水文地质特征明显,既区别于平原区,与岩溶区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和特点。由我校周宏副教授承担的“香溪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曾获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总结和图件展评“十佳优秀图幅”,在水文地质图类31幅图件中评分排名第一。
上一篇: 学校启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
下一篇: 我校组织爱心义卖为聋哑学校筹建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