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温家宝地质笔记》,一张张旧日的照片,一篇篇工整的笔记,一幅幅精致的手绘图,都把我们带回那祁连山荒野找矿时。
巍峨的祁连山,给了温家宝神仙般的诗意和广阔,更给了他在困难境遇中保持尊严的纯净内心。他在第一部分的引言里这样写:“我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山怀抱着云,云环绕着山,山在云中若隐若现,变幻无穷,神奇奥妙,宛如仙境。”在这里,他写下对自己的勉励: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许下“以高山为伴”的人生坐标,即使无法预测他会在未来去往远方何处,都会知道他的归途。温家宝——他地质专业出身,如果从大学算起,他在地质行业待了整整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自然的无限寂寥和广阔,润养了一个青年沉默向上的坚韧内核;这二十五年的地质韶光,印刻下了一个青年人生轨迹的青春底色。
全书分四部分: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和学习研究笔记。我不懂这些专业知识,但却能看懂作者的严谨认真,看懂作者的广阔心胸和深沉思绪。我们尊敬的温学长,他是博爱的,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胸中装着天下人民。他急切地想要了解国情和民生,坚定自己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决心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地大人都知道,“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他为母校题写的校训。这应该是源自他对地质工作的亲身感怀。他在日记中写到:“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这本书,便是他用双脚走出来的。一个人有大的规划还不够,有实施步骤,能够让理想落地,有一步一步的计划,做到求真务实,这才是更高明之处。
“选择了地质,就选择了艰苦。”几乎所有人这样觉得,地质行业非常辛苦且不被看好,许多同学也都以“搬砖”“挖煤”自嘲。可是他只是默默地刻苦学习,求真知灼见,兢兢业业地为国奉献。于是可以在年过七旬之时,回顾自己的学习、工作历程,因没有辜负自己的生命,没有辜负他所热爱的人民而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时常抱怨生活不尽如人意,我们时常对生命充满憎恶与厌弃,我们时常因受不了艰苦和困顿而选择放弃。然而,“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我们应该相信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而我们留在这里,从来不是身不由己,而是选择在这里经历生活。(崔晓宇)
上一篇: 材化学院“小花漫画”创新媒体思政品牌
下一篇: 吴川市市长全可文一行来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