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燕菲 胡淑颖)提到厨房,人们总能联想到油烟、潮湿等等,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校区7个食堂的厨房地面,却看不见一滴水。
近日,地大《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湖北省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可视化智慧监管平台、“五全”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等创新管理模式在湖北高校掀起了一场新的“厨房革命”。
可视化操作轻松实现监管无死角
工作中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
一面4.84×2.07米的电子大屏幕、500多个摄像头,7个食堂厨房员工的切配、洗消、烹饪等操作情况清晰可见;AI随时抓拍未戴口罩、明火离岗等多种违规操作,并实时发送到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地大,1个数据中心、2个指挥中心、2间食品安全快检室组成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不仅让食堂厨房管理变得简单高效,也让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执行规范性。
地大后勤饮食负责南望山、未来城两个校区7个食堂,为全校4万余教职员工、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家属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着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餐饮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硬件设施不同,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潮湿、油腻的食堂厨房环境往往让人诟病。
自2020年以来,地大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食堂基础条件改造、设施设备升级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改造面积累计超过2万平方米,成为湖北省内率先完成智慧监管全覆盖的高校。
五全现场管理规范上墙展示
每天对食堂的水产品、米、面、肉、蔬菜、鸡蛋等原材料和餐具菌落总数抽样,现场进行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指标等常规项目快速检测;每天完善食品安全自查自纠记录、食材物资溯源记录及消毒、留样等关键环节台账……依托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地大饮食服务中心严格推进“全环节整理、全过程责任、全方位培训、全链条执行、全覆盖监管”的五全现场管理规范,根据“无水化”管理要求,归纳出5类基础设施改造需求,11项设施设备改造细节,10大类、183项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5个环节的食品加工操作实施程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自2023年以来,地大多次在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层面的高校后勤会议上进行了经验分享。
地大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贺亚锋表示,智慧监管平台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对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日趋急切的监管要求,也健全了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了校园食品安全。
无水化装备让厨房“零距离”
“这么大的后厨地面,能保持无水化太难得了!”“孩子在这么干净的食堂吃饭,我们完全放心。”参观完西苑餐厅后厨,新生家长们感慨道。
新生及家长参观南望山校区北区食堂后厨
9月1日至2日,地大饮食服务中心联合本科生院开展“2025迎新食堂开放日”活动,近百名新生与家长应邀走进东苑餐厅、西苑餐厅和北区食堂后厨,“零距离”探访食堂生产运作全流程,见证了美食背后的规范管理。
“无水化厨房”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技术创新。他们正用智慧重新定义高校厨房的角色。
切配操作台表面开设有投料口,切配菜产生的边角料和厨余废料能够直接弃投到桌子下方,面板上的挡水槽能够将积水引导至投料口,有效防止了水分的溢出和扩散,确保了操作台的干燥和清洁;沥干置物架实现了清洁工具的自动旋转沥干,有效提高沥干效率,避免清洁工具残留水分滴落弄脏地面,提升了厨房的整体卫生水平;滴水导流的厨房半成品货架则通过设置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台面板,满足不同坡面的调节需求,避免了半成品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的水渍污染。
2024年,地大“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入选湖北省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A类项目后,地大工作人员积极投入自主研发和改造工作,成功研制出货架、沥菜架、操作台、炉灶、集水槽、洗碗机等多项具有“无水化”特点的厨房设备并投入使用。其中,《一种密封防溢水的收纳式切配操作台》《一种清洁工具的沥干置物架》《一种滴水导流的厨房半成品货架》等3项创新成果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正在审核中。
硬件易改,员工的旧有习惯却难丢。“刚刚提出‘无水化’厨房改造时,保洁班组集体辞职,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才留下来一半人员。饮食服务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到保洁工作中,才度过人手严重不足的艰难时期。”东苑餐厅经理曹勇回忆道。
如今,在部分餐饮单位员工仍旧穿胶鞋进入后厨工作时,地大食堂的员工早已换上了布鞋。师生在食堂大厅就能查看后厨监控画面,食堂操作间确保了台面无水无油、地面无积水、墙面洁净,设备操作规程统一上墙,各类厨具、工具严格执行色标管理,手机、水杯有名有家,区域划分明确,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到人,有效提高了食堂后厨的卫生洁净程度。
“无水化”厨房,不仅节约了食堂的经营管理成本,也大大提升后厨的工作效率。后厨档口的收餐时间由一小时缩短为半小时,同时,地面不再湿滑,保证了食品安全生产的环境。2023年12月,地大南望山校区东苑食堂、未来城校区学一食堂获批“湖北省样板厨房”,真正打造了阳光透明的饮食环境。
一餐一饭传递校园温度
2025级新生在地大南望山校区学三食堂用餐
回锅牛肉、椒盐基围虾、香酥鸭腿、杂粮米饭、绿豆汤……在地大南望山校区西苑食堂,100多种小碗菜让师生们“挑花了眼”。9月16日中午,军训一上午的资源学院李同学来到这里,精心挑选了两荤一素,加上一碗杂粮饭,共花了13元。
据西苑食堂经理潘秋林介绍,小碗菜的碗自带智能芯片,按标准克重精准装菜,师生可以通过“一菜一价、一键结算”系统快速完成用餐,更能通过自主选择模式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让“光盘”成为校园新“食”尚。
为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除了不同风味的营养套餐外,地大各食堂还积极推出炒菜、面食、砂锅、烧烤等各类美食,天南海北,汇聚一堂。南望山校区学一食堂的酱爆肉、红烧肉、蛋包饭,学二食堂的羊肉抓饭、兰州拉面,学三食堂的杂粮煎饼、胡辣汤,东苑食堂的豆皮、东北饺子、广式烧鹅饭,未来城校区学一食堂的水煮鱼、辣椒炒肉……囊括五湖四海、中西并举,尽可能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餐饮体验。为了加强餐饮管理,实行了经营末位淘汰制,不断更新餐饮品种,满足师生需求。
一日三餐的推陈出新,不断满足师生的味蕾;食堂工作人员的暖心服务,更是受到了师生一致赞誉。有一次,一位女老师在东苑食堂附近丢了机动车驾驶证,被食堂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捡回来,并放到失物招领柜,后来这位老师特意到食堂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盘、引导小学生打汤、为留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捡到物品第一时间上交……这样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各个食堂上演,东苑食堂保洁班班长肖桂英不仅是目睹者,更是亲历者。由于耐心细致的服务,她多次被评为“后勤优秀员工”。
后勤保障部部长王耀峰表示,嗜荤茹素,快食慢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偏好。学校食堂正在通过不断努力与探索,确保每一位师生和社会公众都能够放心享用学校食堂的美食,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编辑 李锐欣 审稿 陈华文)
下一篇: 《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