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义行天下”在义乌:品尝真理的味道 寻找改革的力量

发表时间:2022-08-19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城 高晓东)近日,我校“义行天下”社会实践团队的五位学子回到家乡义乌,重温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


义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至今,已逾百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奋斗的壮美华章。


品尝“真理的味道”



7月18日,实践团队来到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


“陈望道从小就有很大的理想抱负。”陈望道的堂侄女、陈望道故居的讲解员陈华仙说道。


实践团队在陈华仙的带领下,来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内。百年前,陈望道就在一张书桌上,首次尝到了“真理的味道”。


感受革命者本色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民主革命战士施复亮故居,参观施复亮的书房、卧室,了解他的革命事迹。通过参观、采访、调查、对话基层群众和一线党员,揭开了这个革命之家的面貌。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施复亮以毕生之力探索民主革命道路,把生命全部贡献给党。施复亮故居中写道,“施复亮一生为革命尽心竭力,做出了贡献。”


“毛主席都称施复亮为先生。施复亮有很多书,全都赠送给了村里的学校,整整两万本,叫了二十几个人才搬完。”施复亮的后嗣说。施复亮心系村中百姓及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书房中除了夫妻二人的简单桌椅书柜外,别无他物。他的书本尽数捐给学校,体现了一代革命者艰苦朴素的本色。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赤岸镇神坛村——冯雪峰故居所在地。故居的门口立有“回忆雪峰”石碑。踏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冯雪峰的雕像。


“我觉得我的工作是神圣的,担任讲解员的这四年收获不少。”冯雪峰的侄孙女、冯雪峰故居讲解员、雪峰宣讲团副团长冯小花感慨。


冯雪峰一生,组建了湖畔诗社,筹建了中共义乌县委,筹备了“左翼”作家联盟,参加了长征,为文学和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有的时候,在讲解的过程中会流泪,我感觉冯雪峰的一生太艰辛了,”冯小花情不自禁落下了眼泪,“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必须把雪峰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据悉,神坛村将以雪峰精神文化为中心,大力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要做到财富共富,还要做到文化共富和精神共富。


义乌小商品市场之变


实践团队采访商位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7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对义乌几代小商品市场的变迁以及近十年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运行开展调查。


实践团队走访了数十家商铺,了解到这里的商户大多已经营十几年,小商品的售卖以外贸为主,内销为辅。外贸出口以南美洲国家居多,运输方式以海运和陆运居多。


2020年疫情以来,小商品城所受影响不算太大,政府和市场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商户利益,例如商城集团对所属市场商位减免3个月租金,助力商户渡过难关。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国际商贸城商位管理办公室,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负责人告诉实践团队,商城集团近期设置了“带你来中国”展厅,举办“小小货郎担”活动,宣传义乌的国际贸易与商业文化。


义乌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进口转口贸易,加快打造创新市场,打造世界超市,走一条互利共赢的商贸之路。


国际商贸的义乌力量



7月21日,实践团队来到义乌铁路口岸——“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参观货物堆场及陆港集团。


“义新欧”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行以来,共发行349466个标箱,堪称新时代跨国长征。从国际铁路货运物流做起,搭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桥梁,一举将内陆洼地变为内陆物流高地,将区位劣势转为通道优势。


工作人员介绍,疫情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呈现逆势增长。“义新欧”班列源源不断为中欧中亚输送重要物资,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义乌力量。


幸福生活画卷已展开


实践团队采访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


7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七一村,采访了七一村党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何德兴。


何德兴表示,中国的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村,农村富不富,关键靠干部。“班子好,政策好,制度好,思路好”非常关键。据悉,七一村制定了一整套村民自治管理措施。何德兴要求党员干部先带头,率先探索“党内约谈”制度并设立了农村党员“十二分制”,围绕村党员日常行为,设立若干项目,量化记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扣分或加分,实施严格党员管理规定。这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治觉悟,提升了农村党员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


编后:“义行天下”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在家乡重温党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寻找改革开放的力量。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这增强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坚定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念。(编辑 赵婧萱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