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参观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

发表时间:2021-08-2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参加疗休养的教职工与试验场科研人员合影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梦琳 摄影孟大维 周斐霏)近日,校工会组织在湖北省巴东县进行疗休养的全体教职工参观了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以下简称“试验场”)和谭家湾滑坡治理项目现场。参观前,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喻芒清等工会领导代表工会和全校教职工慰问了常年在试验场工作的科研人员,并为他们送去了学校的关心、组织的温暖和夏日的清凉。


熊承仁介绍试验场的情况

  试验场主任熊承仁教授详细介绍了试验场建设的背景和概况。他说,身处三峡库区内的巴东县城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试验场正位于巴东县城最大的滑坡体——黄土坡滑坡体内,由一系列的地下隧道洞群组成,主洞全长908米,主洞内共设5处支洞与若干观测窗口。其中,3号支洞长145米,5号支洞长40米,2号支洞长10米,1号和4号支洞各长5米。沿3号和5号支洞所揭露的滑带开挖实验平硐开展原位试验和相关位移、水文地质监测工作,2号支洞开展微重力场和声波监测工作,1号和4号支洞为预留支洞。试验场内建立了完整的实时监测系统,包括降雨地下水库水位观测系统、固定式钻孔倾斜仪系统、GPS位移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TDR时域反射监测系统等。熊承仁结合试验场地下展厅的图文资料与黄土坡滑坡地下隧洞群揭露的地质现象,讲解了如何开展滑坡体的研究和治理等问题,全面阐释了试验场的作用、意义和功能。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是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关键工程,是中国地质大学集滑坡灾害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野外教学研究基地。


教职工在试验场洞内参观交流

  在试验场科研人员的讲解和引导下,老师们参观了隧洞群内各类原位监测设施及试验装备,近距离对黄土滑坡滑床、滑带和滑体进行了观察,详细了解了黄土坡滑坡体的结构、成因、变形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等,上了一堂生动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课。


徐光黎现场讲解谭家湾滑坡项目

  随后,全体教职工参观了由我校工程学院徐光黎教授担纲的谭家湾滑坡治理项目。徐光黎介绍了谭家湾滑坡的概况及危害,滑坡治理的方法、原理及措施等,帮助老师们领会了滑坡治理的工程原理,也直观地感受到滑坡治理工程的重要性。


  参观结束后,教职工们纷纷畅谈心得体会。


  徐光黎表示,试验场是我校非常重要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它的建立不仅可以给师生进行实践教学,向市民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吸引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来参观学习,还能通过开展地下水、位移等监测,为解决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学院的王家生表示,试验场建立的现场观测站能够为地质现象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实时观测数据,不仅为国家服务,同时也为一代代地质研究者服务,为整个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灾害防控提供了基础性长期观测资料。


  学校办公室的朱军表示,这次工会组织的疗休养活动非常有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单纯意义上的休养活动,更是一次学习之旅。


  机电学院的黄田野表示,在这次难得的参观学习中,通过边看、边问、边学习,深受震撼和启发,为今后尝试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研发更多有价值的实验和观测仪器提供新的思路,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滑坡治理提供帮助。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冯焱表示,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也是十分艰险的工作,但对国家对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一所以地球科学为鲜明特色的大学,我们有责任扛起国家减灾防灾的重任。


  据悉,参加今年巴东暑期疗休养活动的教职工共66名,均由各二级单位推选,分别来自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岗位。参观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是五天行程中教职工最期待、考察最仔细、感觉最精彩和最有收获的活动之一。 (文字编辑王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