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科技网]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建“三维网上数字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8-10-09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中国科技网 2018-10-09点击:

  科技日报讯(记者谢宏 通讯员彭磊)磁悬浮地球仪,一窝伤齿龙蛋、祖母绿原石标本、砗磲贝壳标本……

  地球从哪来的?地球上最初诞生的生命形式是怎样的?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让石头说话——沉睡已久的化石”讲好地球故事,点开逸夫博物馆三维网上数字博物馆,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在虚拟的环境中观赏地球的形成与发展、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

  “没想到咱们学校博物馆珍贵的展品非常多,增加了许多声光电技术,与以前的老馆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8届毕业生龚志毅在国庆返校参观逸夫博物馆时不禁感慨。

  “逸夫博物馆三维可视化及自助导览平台的架构、模块划分、功能构成,博物馆全景及自助导览可视化建库、三维可视化及自助导览系统开发、系统部署。能够满足电脑端和手机端无缝访问和交互,提升了博物馆展陈的科技化水平。”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催化了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的使命,基于藏品研究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教育形式开始向“参与”“互动”转化,通过新技术的广泛使用,让每个博物馆的社教资源全民共享已经不再遥远。

  世界上首座博物馆就起源于大学,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1952年。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学校迁址武汉时,部分标本也运至武汉,1982年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会和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博物馆大楼建设启动,并于2003年落成,并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逸夫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藏品乃是由几代地质学者、本校师生自上个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起来的,包括校友和国际友人等捐赠的标本和部分购置的标本,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全国高校中首个国家4A景区,自1999年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以来,在基地建设中立足本职,圆满完成校内外教学服务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注重交流,致力于馆际间的沟通合作;以科研促发展,提升博物馆的研究能力,实现了科普教育基地的快速发展,201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17年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获评“2017武汉十大博物馆”。

  “近年来,逸夫博物馆在满足学术发展的同时,更加肩负起地大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和历史使命。”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告诉记者,逸夫博物馆植根于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文化的深厚沃土,是学校深厚学术素养和文化积淀的重要高地,是凝聚大学精神的新载体。通过独特的展品、藏品阐释、印证校风、学风,传承高等教育对文化自信、成风化人的坚守,用博物馆的形式、载体履行科学创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打造高端文化的新载体,成为丰富人才培养的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