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湖北日报]7018米!钻穿白垩纪地层

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科学钻井完井;地大师生和校友作出重要贡献

发表时间:2018-05-31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湖北日报 2018-05-31点击: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徐燕)5月26日,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完井。“松科二井”是全球第一口、在陆相钻穿了白垩纪地层的科学井,钻探深度达7018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名师生、校友参与该项工程,为该工程顺利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距今6500万年至1.45亿年的白垩纪,是地球上距人类最近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同时也是油气资源调查的重要靶区。“松科二井”所在地松辽盆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典型陆相沉积盆地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保存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的陆相地层,是探索深部能源资源和寻求白垩纪陆相气候变化地质证据的绝佳位置。

  “松科二井”于2014年4月13日开钻,历时4年多,是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该工程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对拓展我国深部能源勘查开发新空间、引领白垩纪古气候研究和服务大庆油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松科二井”开钻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教授乌效鸣、胡郁乐和副教授张惠等一直服务工程现场,带领十几位研究生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工作。

  “松科二井”井深7018米,高温、高压、高应力是难点问题。泥浆被誉为钻井的“血液”,决定工程成败,高温泥浆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要。在钻井过程中,钻井越深,温度越高,技术难度越大。乌效鸣教授对国内外近30家泥浆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大量遴选和配方试验,研制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配方,经受住了井底240℃以上高温的考验,刷新我国钻井液应用的最高温度纪录,实现泥浆各环节的平稳过渡,避免大体积换浆,给工程节省大量资金,保障了钻孔安全性,同时为解决超万米深部钻探、干热岩勘探开发等面临的超高温泥浆难题提供了技术储备。

  胡郁乐教授研制的随钻式高温井内参数测量系统,配套“松科二井”工艺需求,实现随钻下入座卡式、投入式、绳索取心打捞式等井内高温测试,取得的井下动态数据为钻井工程井下功力机具的决策、泥浆性能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副教授张惠带领学校深部钻探课题组师生,联合宁波意宁液压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6500米绳索取心绞车,为深井绳索取心技术成功实施提供了设备保障,该取心绞车是我国首台深井用绳索取心绞车。

  另外,“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现场总指挥张金昌、总工程师朱永宜等均为地大校友。“松科二井”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成善介绍,此次“松科二井”正式完井及后续系列成果,将使我国在地球深部钻探技术领域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拓展我国深部能源勘查开发的新空间,尤其是引领了全球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提升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