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第二届全国乡村文化高层论坛暨“乡村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建设”学术论坛召开

发表时间:2025-11-11作者:网站编辑:焦思勤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腾龙 罗丽娅 曹阳 摄影 焦思勤)11月8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文化高层论坛暨“乡村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建设”学术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财经大学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我校党委书记刘杰、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超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平台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阮一帆主持开幕式。

刘杰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领域所做的工作。他强调,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高校要努力成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参与者、赋能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搭建起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刘超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他要求,要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文化理论体系,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前沿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在田野调查中记录乡愁记忆,在教学实践中培育文化新人。

湖北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美群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文科资深教授、湖北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徐勇以《乡村文化的功能与赋能》为题作报告。他强调,要通过价值赋能、关系赋能、活动赋能、体系赋能和空间赋能等方式彰显乡村文化独特价值。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立平作《文明乡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他提出要从主体激活、组织机制、内容切入、手段创新、目标指向等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魏海勇先后主持院长论坛。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桂华教授表示,新时代群众工作关键在于重建以“共”为基础的村庄生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亚莉教授强调,中华文化现代转型需要将农耕文明遗产与现代要素结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毛华兵教授阐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内涵与当代意义;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权宗田教授从时间、空间和价值等维度探讨了农业强国建设;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教授强调,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教授分析了贵州“村超”现象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启示价值;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教授分析了民族地区零碳乡村建设对全国“双碳”目标的贡献与启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述剑教授阐述了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苏洁教授表示,口传文化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鹏教授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意蕴、机理与机制;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金教授表示,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在物质空间、场域、传统根基与历史底蕴上高度契合。

此次论坛还举办了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分别围绕“思想引领与乡村文化治理”“科技赋能与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等三个主题展开探讨。多位专家学者担任评议人,对青年学者从主题选取、问题意识、文献综述、多学科交叉方法、实践案例、文章框架、写作逻辑及细节等方面展开点评,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编辑 焦思勤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