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成 杨建新 摄影 焦思勤 杨晨光 冶正英)11月2日,数字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智化赋能国土空间治理展开深入交流。开幕式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龚健主持。
副校长胡守庚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数智化转型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实现资源节约、绿色低碳与高效治理。他表示,学校将持续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会上,长江流域国土空间治理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
上半场由《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主持。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介绍了基于土地利用栅格数据构建“国土空间碳排放一张图”方法,为“双碳”背景下国土空间绿色布局提供技术支撑。华中农业大学张安录教授从多尺度视角解析土地利用冲突与生态服务的动态关系,强调统筹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甄峰教授提出“人—技术—空间”融合框架,探讨城市空间智能化建设路径,主张将城市治理从技术导向转向人本导向。浙江大学岳文泽教授立足“十五五”时期的国土空间治理重点任务,分析数智手段在提升治理效能中的关键作用。清华大学田莉教授以《人本视角的城市数智化规划治理》为题,强调在数字化规划过程中关注人的真实需求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下半场由华中师范大学张祚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郭杰教授表示,数字驱动正重新构建国土空间治理逻辑与支撑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夏方舟教授比较不同地区的数智化治理模式,分析数字征迁、数字赋能对城市空间活力的影响。广东国地科技有限公司张鸿辉教授级高工展示了基于AIGC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场景智能体研发及应用案例。武汉大学焦利民教授探讨可持续智慧城市建设与空间优化策略。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分析数智化转型面临的制度、技术与伦理挑战,呼吁警惕技术异化风险。我校龚健教授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角度,提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的数智化转型路径。

圆桌论坛由我校王占岐教授主持。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化如何助力国土空间治理效能提升进行讨论。王占岐表示,数智化转型必须守住生态底线,并寄语青年学子投身数字生态文明实践。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徐岩表示,本次会议紧密聚焦了国家战略需求,意义重大。我校将持续深化跨领域合作,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推动数智化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建设数字生态文明贡献“地大力量”。
会议由我校与《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国土空间治理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编辑 焦思勤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