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含彤 何清吟)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获得“挑战杯”主体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获得“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二等奖1项。连同前期刚结束的2024年“揭榜挂帅”专项赛及2025年“揭榜挂帅”擂台赛上取得的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我校累计在本届“挑战杯”系列竞赛中斩获17项国家级奖项,实现获奖数量的新突破。
一等奖 | ||||
参赛类别 | 项目名称 | 挂靠单位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从“守底线”到“谋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何以赋能耕地保护?——基于长江经济带四省6237份问卷的调研 | 公共管理学院 | 张宸玮、吴美伊、董思、张轶、高佳怡、吴彤、曹彬彬、杨晨光 | 吴思、胡守庚、李姝慧 |
二等奖 | ||||
参赛类别 | 项目名称 | 挂靠单位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科技发明制作 | “逐污护海”-海上溢油漂移监测与预测一体化系统 | 海洋学院 | 吴优、王宇涵、马嘉祥、邹奕博、何嵘、余晨欣、任德越、林梓田 | 秦浩、王道胜、涂海文 |
“人工智能+”应用赛 | 慧巡海疆——面向复杂海洋场景的船舶目标识别与测距一体化系统 | 计算机学院 | 王宇程、张淋迩、宋佳宁、叶辰勋、陈艺铭、李煦、王修齐、王艺霖、彭磊、孙淑程 | 王太茂、李程俊、王勇 |
三等奖 | ||||
参赛类别 | 项目名称 | 挂靠单位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海洋小巨人有孔虫如何渡过远古全球变暖难关 | 地球科学学院 | 李哲、王炳嘉、付络瞳、朱晓晗、吴松源 | 楚道亮、宋海军、吴玉样 |
科技发明制作 | 下一代检测技术-细胞膜涂层固态纳米通道的制备及其应用 | 材料与化学学院 | 胡宇昕、吴仁智、章昊、吴静、林妮娅、张俊、文如意、商志伟 | 娄筱叮、夏帆、戴俊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江韵悠,文潮涌——文旅融合视角下长江文化活化传承的调查研究 | 经济管理学院 | 吴星炫、张小敏、王清晨、张鹏、杨岳含、卞陈陈、翟宇博、李馨宜 | 李江敏、努尔夏提·居勒提、李纪亮 |
“挑战杯”主体赛及专项赛获奖团队信息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勇担科创育人使命。学校始终注重充分发挥“挑战杯”系列竞赛育人功能,通过建强科创平台、链接科创资源、营造科创氛围,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科创本领,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书写教育强国建设地大实践的青春篇章,坚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自本届“挑战杯”系列竞赛备赛工作启动以来,校团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各参赛学院、指导教师团队相互协同、紧密配合,推进有组织备赛,并针对各个赛道特点、结合项目实际,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备赛辅导,开展了系统性、专业化的项目打磨,构建了“全程辅导—全线跟进—全力支撑”的“三全”备赛机制,有效提升了参赛项目的竞争优势和水平。
据悉,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江苏团省委承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编辑 李锐欣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