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跨越千里:点亮教育帮扶之路上的一盏灯

发表时间:2024-07-06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陈华文)“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没跟你们好好告别,我要回武汉了……”6月1日,云南施甸二中挂职副校长张文军,在师生们午休之际,百感交集地在学校教师微信群发了一条信息,默默踏上了返程之路。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但他谈及在云南挂职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内心依然感慨。

跑项目、找资金、拉捐赠:助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张文军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数学教师,兼任学校总务主任。“学会欣赏与鼓励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张文军任教31年来对基础教育最深刻的领悟。现实中的他谦和低调,教学过程轻松幽默,他特别善于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2022年1月,当附属学校领导把地大遴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二批挂职帮扶干部的通知书与报名表放在张文军面前时,他心里的乐章突然乱了节奏。他既为第一批挂职人员的帮扶工作而感动,又为个人实际困难而犹豫:毕竟儿子马上大四了,需要操心毕业与工作,自己与爱人身体不好,真的奔赴千里之外的云南边陲,家人是否支持,身体是否吃得消?更何况快50岁了……然而,他更清楚,在那遥远的山区,仿佛有无数双纯真的眼睛,期盼着他。

同年5月1日,张文军从黄鹤故乡启程,奔向彩云之南。当他风尘仆仆地走进云南保山市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的大门,就投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中。施甸县位于滇西边境山区,这里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地处该县由旺镇,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学校,且离县城较远。

由于施甸二中此时还在假期,师生没有返校。张文军一个人走在操场上,西南一角横卧着两面大钢架格外惹眼,那就是地大投入150余万元帮扶项目施甸二中户外攀岩墙主体结构架,由于经费原因搁浅,施工地面杂草丛生,看得出来停工时间有点长了。

施甸二中尽管在落实国家“义教均衡”政策下有所改善,但作为占地137亩、拥有42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的中学来讲,办学硬件尚需大力改善。大部分教室没有现代化多媒体黑板,难以实现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宿舍没有厨房、厕所与洗漱间等这些基本保障。张文军也不例外,他住在四楼,用他的话讲就是“半夜如厕往下跑,下雨屋漏换房跑,飞蚁登门打着跑。”

张文军一边熟悉了解情况,一边四处奔走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终于申请到5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建设了设备智慧录播室、改造了7间公共澡堂、安装了环形跑道路灯,这些硬件设施,结束了学校甚至由旺镇20多所中小学上录播课扛老式摄像机或用手机拍摄的历史,大大改善了学校基本生活条件。

同时,张文军大力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主动联系社会爱心单位和个人,为施甸二中捐赠了36套多媒体教学黑板、电脑打印机及体育办公用品,总价值在120万元以上,为学校通过保山市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复查、完善教学办公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地大附属学校向施甸二中开展捐赠

修攀岩场、建科普长廊:特色体育与文化提振教育影响力

在诸多工作中,张文军觉得尤为关键的,就是地大专项帮扶的施甸二中攀岩场项目。该项目是地大结合本土学生特长和大学学科优势而开创的特色项目,旨在打造滇西地区第一座户外攀岩墙,以新兴体育项目引领学校多元特色办学模式。

从张文军还没踏入云南热土,地大就反复强调一定要抓紧施工,确保2022年正常投入使用。然而由于后期经费、施工等问题,这个项目进展缓慢。他一边写汇报材料争取经费,一边联系项目负责人反复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多方努力,攀岩墙终于开工建设,看着主体墙徐徐吊起安装,他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攀岩场竣工后,2022年11月28日举行揭牌开幕仪式。那一刻,张文军内心尤其激动,颇有成就感。围绕攀岩,张文军继续做了一系列“文章”:2023年,他又组织全县20名体育教师代表,参加国家初级攀岩指导员培训,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攀岩指导员等级证书;成功申办保山市“奔跑吧·少年”青少年攀岩邀请赛,施甸二中获得7金8银7铜的佳绩;将攀岩课程引进体育课堂,邀请县市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生体验攀岩共计近1000人次;联合地大、滇西大珠宝学院挂牌攀岩运动实践教学基地。

张文军为周边学校参观的学生介绍攀岩项目

张文军不断擦亮“攀岩”的名片,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保山电视台、学习强国、云南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一眼亿年”栏目组,还联合施甸县委宣传部将施甸二中攀岩场,作为科普活动专门拍摄地点。

作为地大人的张文军,在施甸二中挂职工作期间,积极将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与该县发展相融合。该县何元乡盛产4亿年前的海林檎等珍稀化石,并于2022年底在地大专家帮扶下,成功申报“全国地质文化乡”,但全县没有一个推广本土地质文化的科普窗口。

2023年10月,张文军申请地大专项帮扶资金,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深入到海林檎化石收藏者家里“淘宝”,并与二中党员干部开着拖拉机,到怒江边捡了近10吨江石摆放在校园。经过多方努力,施甸二中科普长廊顺利建成,在学校成了一道靓丽地学的风景。目前,该长廊被授牌为“施甸县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省市科协领导曾来这里考察调研,并计划申报保山市科普基地和云南省“科普示范学校”。

张文军介绍科普长廊

搭合作平台、助寒门学子:教育帮扶之路上锵锵前行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乎学生培养的质量。在张文军看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施甸二中而言刻不容缓。于是,他利用帮扶干部的纽带作用,积极开展院校合作办学。2024年3月,他自筹差旅经费,带领施甸二中主要领导赴曲靖市汇泽实验高中,搭建了高中部教研帮带平台。此外,还先后组织施甸二中与地大、保山学院、滇西大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以支部共建、特色办学、教研培训等多方位帮扶活动,并签订“党建+科普”“党建+体育”“党建+艺术”等共建协议,开展共建交流活动30余次。

这些合作平台的建立,既解决了地大帮扶工作中山高路远的时空短板,又利用地方学校资源发挥帮扶作用,实现了校地协同、多方联动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目的。

张文军家访中

为了提升施甸二中生源数量与质量,张文军从帮扶第一年开始就主抓招生工作,带领教师们,不辞辛苦进校入户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他翻山越岭开展家访并看望留守儿童家庭,并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在他的努力下,保山靖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学校捐建了一间“阳光之家”,作为全校近200名留守孩子在学校里的家园,公司总经理李天靖还以个人名义“一对一”帮扶八年级219班杨光院同学。武汉爱心人士卢嘉俊及武汉科技大学郭劼等四名大学生也积极响应,“一对一”帮扶施甸二中5名贫困学生,为他们捐赠助学金,并不间断开展学业辅导与人文关怀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军的妻子听到这些帮扶事迹非常感动,主动帮扶了一名初二学生,并承诺帮扶孩子直至高中毕业。张文军的儿子也耳闻目染爸爸在云南边疆地区的帮扶工作,立志大学毕业就参军。2023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后,9月光荣入伍并分配到新疆服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文军和学校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施甸二中高中部连续两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初中部2023年招生316人,比两年前的160多人几乎翻番;2024年,保山市教育部门发文增加了高中部100个名额的招生计划,初中部招生势头依然稳中有升。在全县生源流失严重的背景下,实现了学校生源稳步递增的目标。这标志着施甸二中走出了前期条件薄弱、生源不足等办学困境,化解了被取消高中部办学的风险而破茧成蝶,走上适合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是辛苦的付出。张文军记得刚到施甸二中挂职工作时,就因为水土不服经常患上急性肠胃炎而打点滴。最令人动容的是,因为云南海拔高紫外线强,他在2023年7月中旬,右眼突然失明,检查结果视网膜脱落,前后近半年做了3次手术。而每次手术后,他都只休息两周左右便戴着眼罩,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两年帮扶工作,如张文军的微信名“黑夜桔灯”一样,用微弱的光照亮着教育的远方,温暖山区的学校。2024年5月8日,地大校领导赴施甸进行新老帮扶工作队员交接。张文军感觉得到,施甸二中对他而言,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于是,他主动选择继续留任三周帮新队员熟悉工作。

张文军说:“在云南施甸二中帮扶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我深深懂得山区需要优质的教育,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如今,他虽然回到了武汉,但一直惦记着山区里的孩子们。他满怀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