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传道授业解惑:在实践教学中育人铸魂

发表时间:2023-08-01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秦傲 宋霖 陈思静 张恪 章帆)暑期,我校部分学生在各地开展实习实践。在庞大的实习实践队伍中,有一群老师,在周口店、秭归、巴东,在各类企业和生产单位,专注教学,关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锤炼专业技能、增长知识才干、坚定思想信念。他们在实践教学中育人铸魂,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朱云海:做学生数字填图的引路人

数字填图技术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卫星定位、遥感技术等对野外地质调查所获取的各种地质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的技术,与传统手工绘图相比,可快速、准确出图,便于检索、分析、查询。作为地学院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的学务指导,朱云海老师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地质技能,当好学生数字填图的引路人。

从软件安装、系统调试,到室内具体讲解,再到野外实地操作,他不落下一个细节,为同学们一步步讲解数字填图软件的使用步骤。“老师,为什么我的电脑无法安装?”“老师,如何调出岩性花纹”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朱云海为同学们建了答疑群,起初只要求每个小组两名同学入群,如今在基地实习一大半的同学都加入了群聊。

为了方便答疑,朱云海宿舍的门常常不关,同学们也不“客气”,常常上门请教。近四周的实习,朱云海为全体在站同学讲课4次,课后答疑更是“家常便饭”。59岁的朱云海即将退休,今年也是他作为学务指导最后一次来周口店实习基地。他说:“我非常愿意把自己在区调方面的经验、技能教给同学们,希望能在他们心里撒下一颗深耕地质事业的种子。”

 

黄琨:重启秭归试验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黄琨老师是环境学院秭归实习队队长,自2012年以来,他参加了9次暑期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面对去年在秭归实习过的同学们,如何避免“审美疲劳”是今年实习的重点。

围绕“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专业技能”的主线,他带领实习队开拓教学路线,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战实训,注重新方法与优传统的结合。以区域地质构造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基础地质知识到水工环地质的思维转变;从跨学科的系统教学出发,围绕库区水工环生系统特色,将泗溪岩溶水文地质、巴东地质灾害、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地质教学路线,纳入库岸带一体化教学。重启秭归试验场,将野外实习难于完成的示踪试验,在试验场构筑岩溶实体管道模型,实现了教科书到实践的转变。

今年,学院在秭归试验场开展了双环入渗、Slug试验、钻孔岩芯编录、示踪试验等重要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学生反馈“今年的实习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真的忙起来了,也理解了从地质实习到专业实习的转变!”黄琨一直以培养新时代“红专能优”的生态环保铁军为育人目标,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矢志培养一批科学家、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

 

黎伟:让自己装满一桶水,让学生收获一份“真”

工程学院的黎伟老师今年第一次带周口店实习。他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学到真本领,他提前熟悉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分布规律和岩性组合特征,借助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慕课资源,认真预习了每一条野外路线,同时将有疑惑的地方仔细记录下来,在备课期间向专家们一一求教,为成为合格带班老师、为同学们学到真本领不断努力。

在路线教学的过程中,他常强调要充分调动工程与力学的思维,让同学们用熟悉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地质的问题,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八角寨周张公路上,他如数家珍地给同学们讲解顺层生长的硅质条带、剪切灌入的石英脉以及挤压断裂的石香肠;与同学们一起观察10亿年前向阳生长的叠层石,探讨地球的未来。在太平山南坡,他给同学们传授着“一砂细,二砂粗,过了三砂吃豆腐”的口诀,他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总能让同学们开怀一笑,短暂地忘记数十年不遇的北方40°高温的炙烤。

实习结束时,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博大精深,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黎伟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地大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的深刻内涵。

 

刘福江:学好测绘要求真创新、知行合一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刘福江老师作为带队十多年的实习指导老师,他深知同学们在“测绘大类”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及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他积极带领同学们到实地近距离观察。他认为,实地观测一定比只在书上看收获更多。

近三年,为了配合野外实践教学,他申请并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对十条实习路线进行优化升级,将每一条路线都开发成含有测绘工程技术、地理信息工程技术和现代遥感技术等内容的路线。如张家冲小流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翻坝物流园遥感土地利用、郭家坝烟登堡柑橘等病虫害遥感监测及3S技术应用等。通过实地探究和系统讲解,让同学们知道“测绘大类”专业如何为行业助力,如何为民众生活添彩。

在讲解时,他能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知识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故事,引导同学们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秭归的青山绿水间,在与数亿年前岩石的对话中,刘福江总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激情,同学们主动发问,主动记录,通过实地勘测和思考,真正“求真创新、知行合一”。

刘振焘:探索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

刘振焘老师是未来技术学院暑期实习队队长。从跨学科的地质认知实习到产学研协同工业实践,他勇于克服跨专业实践的种种困难,不断探索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今年7月,他带领26名本科生赴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两周的产学研协同工业实践。本次实践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既要考虑到每位同学专业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实践环节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实习前的两个月,他与企业反复讨论实习安排,最终确定采用分组分批次的方式,将同学们分配到PLC、SCADA、supOS、OTS、工业信息安全产品部门,智能制造实验室等部门开展实践学习,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参观中控技术富阳未来工厂、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要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理论结合实际,迸发思想的火花,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他鞭策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科研工作者不怕吃苦、奋发图强的精神,民族企业的担当与奉献精神,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总结会上,他组织带教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探索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打下基础。

张节:锤炼学生实践技能,大力推进校地合作

张节老师是公共管理学院巴东实习队的队长,今年是她首次带领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巴东实习。为了让学生在巴东的实习更有收获,张节和学院老师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散到巴东县应急管理局、官渡口镇人民政府、县水利局等九个单位;同时,她和学院还安排了应急技能培训、应急科普、人口模型调查等多项实习内容,邀请应急大学的老师为大家授课,全面锤炼学生实践技能。在老师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在巴东学知识、强技能、长才干。

实习期间,实习师生还与巴东县应急管理局开展校地合作大讲堂。实习生在县应急管理局宣讲应急科普知识,并结合实习中的所思所悟,分享学习体会。巴东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永刚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带到基层,同时学习一线应对突发事件真实经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他期待着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解决应急管理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为巴东县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共谋发展。四周的实习结束后,张节说:“这次实习,同学们在实践中将所学专业知识带出课本,走进社会,融入基层,让理论与实际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编后:每年暑期,我校都有一大批老师在祖国各地的高山大川、江河湖海、厂矿企业带领学生开展实习实践。他们学识扎实、专注教学、关爱学生,他们既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又躬身实践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他们一直坚守在实践教学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谱写着育人铸魂的地大篇章。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