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地大(武汉)师生用艺术演绎地质人青春和热血

发表时间:2023-02-13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新华网武汉2月8日电(陈文婷、吴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地大版”网络思政大课,作品以“山河为证”为主题,紧扣“地质报国”主线,将思政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科普与艺术相结合,运用情景剧、音乐剧、音舞诗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将一代代地大人为祖国地质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的故事搬上舞台。作品于去年11月七十周年校庆期间在网络平台首播,于今年1月重播,点赞量超过30万。

一封回望历史、矢志奋斗的致敬函

围绕着“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初心使命,创作了三部校史故事《赓续》《铭记》《奉献》,青年学子通过生动演绎校史故事,向学校七十年的光辉岁月致敬,向一代代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地大人致敬。

情景剧《赓续》还原了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第一次开学典礼和1970年南迁武汉办校时的场景。由青年学子饰演的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刘型,北京地质学院临时党支部书记、总务长陈子谷,武汉地质学院院长高元贵出现在舞台上,他们与新时代地大青年开展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南迁武汉时,面对匮乏的建校条件,全校师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让我深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了精准呈现人物状态,刘型的扮演者、大二本科生赵博羽主动查阅了校史资料。

除了呈现校史故事,作品还在各种细节上还原历史,如1952年开学典礼上的校旗、不同人物的服装搭配等细节,展现出了厚重的历史感。

一堂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思政课

聚焦“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时代使命,《“嫦娥”奔月》《向下的宇宙》《我心中的那团火》和《7+2科考》四部作品立足学校学科特色,描绘了地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勇攀科学高峰的动人故事,让观看者共情共鸣,进而引发深思。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那年,我才13岁,那时就对浩瀚宇宙无比神往。”情景剧《“嫦娥”奔月》以90后行星研究博士生钱煜奇为原型,展现了几代地大人对宇宙奥秘的孜孜探索。“我作为‘上天’的一分子,参与了我国多个深空探测任务,这让我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只有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这是钱煜奇从事科学研究最真切的感受。

情景剧《7+2科考》将登山队员的一封封家书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为之动容、热泪盈眶。“在冲刺高峰前,带队老师会组织师生合一张影、写一段话。因为登山充满风险,若队员们没有顺利返程,合影便是遗照,信件便是遗书。”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校友陈晨回忆道。自2012年起,学校制定“7+2”登山科考计划,历时4年,学校登山队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北两极极点的传奇壮举。

一份青春飞扬、面向未来的宣言书

《启航》《地质人》《筑梦未来》……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一首首质朴动人的旋律,地质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唱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进之歌。

在《启航》中,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老校长殷鸿福院士,与五位不同年龄段的地大师生,同台讲述了自己与地大的故事。他寄语地大青年学子:“执着精神追求,忠诚守护心中理想,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成百年材。”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熊修远表示:“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地大人。”

“如果把地球历史看成一天,那么人类应该诞生于午夜23点59分。”情景表演《地球的一天》描绘了地质人特有的时空观,讲述了人与地球的关系,表达了建设宜居地球的美好愿景。在七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呼吁全球大学、科研机构、中小学和社会各界携手行动,尽快实践新地学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链接:

http://m.news.cn/hb/2023-02/08/c_1129348074.htm

新华网(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