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找矿报国】地质找矿在精神传承中砥砺前行

发表时间:2022-12-22作者:网站编辑:孙彦钦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陈华文)夏庆霖教授的本科、硕士、博士均在我校学习,研究方向一直与地质找矿有关,并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目前,他牵头负责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团队,传承着导师赵鹏大院士学术思想,在服务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精神  地质找矿成果丰硕

近年来,夏庆霖研究团队围绕矿产资源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要针对钨、锡、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展覆盖区及深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创新和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在地质找矿研究中,导师赵鹏大院士对他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

夏庆霖对记者说,上世纪60年代,赵鹏大院士就带领学生前往个旧锡矿开展找矿工作,并逐步创立了矿床统计预测学科,提出了地质异常及“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获得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数学地质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为了传承赵鹏大院士的学术及其精神,夏庆霖研究团队近二十年来,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20余项。其中,夏庆霖协助叶天竺研究员,在原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等的支撑下,成功解决了预测区与模型区信息不对称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固体矿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开展了全国铁、铜、铝、钨、锡、金、稀土等25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出版了《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中国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等专著,获得原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夏庆霖还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先进个人。

夏庆霖与成秋明院士共同负责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覆盖区矿产综合预测”、原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国紧缺矿产定量勘查与预测评价模型研究”等,他协助成秋明院士成功破解了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解、深部找矿弱信息提取等技术瓶颈,创立了“非线性矿产预测理论方法”,在云南“三江”高山峡谷区、新疆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草原覆盖区和福建武夷山植被覆盖区取得了找矿突破,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新疆“358”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夏庆霖被评为新疆358找矿先进个人,并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

夏庆霖研究团队与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了“‘三联式’定量预测理论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内生多金属矿远景区圈定中的应用”等项目,查明了北山-阿拉善北部铜多金属成矿带、狼山-白云鄂博裂谷带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致矿地质异常,分析了成矿多样性特征,建立了12套矿床谱系,预测了找矿远景区10个,研究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夏庆霖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深部矿产资源三维预测模型与虚拟现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岭成矿带成矿奇异性过程对热液型钨矿床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和“南岭成矿带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大数据构建及其成矿信息挖掘”等资助下,将地学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用于深层次找矿信息提取与集成,提升了找矿成效,降低了矿产预测的不确定性。

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夏庆霖研究团队的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和软件著作权4项。团队青年教师中,左仁广教授荣获国际地球化学学会Kharaka奖、金锤奖和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成长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刘岳副教授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

野外勘探  团队在历练中成长

夏庆霖始终坚持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必须与野外地质紧密结合。在地质找矿的征程上,他们和很多师生一样,也都有历险的经历。他回忆道,2012年冬天,他和团队成员在新疆东天山野外地质考察。大家迎着戈壁滩的风沙,啃着冻得硬梆梆的午餐,依然表现出乐观的心态。然而,当野外工作快要结束时,夏庆霖乘坐的越野车的悬挂螺栓突然断裂,前车轮差一点飞出去,但是他们却浑然不知,继续高速行驶。幸亏同行车辆的司机发现了危机。因无通讯信号,同行的司机果断强行超车逼停了车辆,这才避免了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

而接下来更严峻考验来了:夏庆霖和研究团队成员的事故地点,距离最近的居民点120公里,全得靠另一辆车来回奔波运输修理配件。由于该居民点只有一个简陋的修车行,条件非常有限。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可车还是没修好。

当时,大家无助地看着太阳下山,夜晚已经来临,气温下降。有成员身体快要被冻僵了,又冷又饿又困。但是大家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危险一定会过去的。果然,在找到合适的车辆配件后,终于重新启动,他们逃过一劫,返回驻地已经凌晨两点钟了。

2014年初夏,夏庆霖研究团队前往云南个旧,徒步野外路线调查。途中遇见山洪暴发,洪水顷刻间阻隔了前行的道路,进退两难。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们在仔细判断洪水暂时不会继续上涨后,决定涉水过河。于是团队成员手拉着手,在齐腰深的河床里摸索前行,富含泥沙的山洪,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但万幸的是设备、样品和野外记录薄全都安然无恙。

尽管野外地质工作辛苦,但是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快乐。多年来,他们的生日都是在野外度过,既有诗、也有远方。

注重教学  人才培养可圈可点

夏庆霖研究团队不仅服务地质找矿主战场,还围绕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近年培养博士和硕士139名。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资源地质学》《矿产勘查进展》《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野外数字填图》《数学地质》等多门课程。牵头制定了《地质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资源与环境类别专业学位点基本条件》《资源与环境类别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等标准和规范,主编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出版教学专著1部,创办了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新工科专业,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夏庆霖告诉记者,研究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在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培养在职工程硕士70余名、培训一线技术骨干2000余人。毕业的学生中,多人获得全国地质类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和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人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1人获得银锤奖、2人获得金罗盘奖,以及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对于今后的科研与教学,夏庆霖说,研究团队将紧密围绕国家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利用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发挥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A+学科优势,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持续开展数据驱动的矿产预测理论方法创新,有效支撑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重大突破和绿色矿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