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学校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代表学校统一经营管理学校各种形式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是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对外投资和股权管理的唯一归口单位,对学校授权管理经营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公司聚焦教学科研主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产业发展 与时代并肩而行
学校产业发展之路,与时代发展并肩而行、同频共振。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学校跟随改革的脚步,开始谋划产业发展之路。
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学校创建了一批以长江钻头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围绕学科特色与优势,逐渐形成了信息科技、地质勘察及设备、环境工程、珠宝科技等产业。2001年至2006年,学校所属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以我校科技开发总公司改制为基础,进行资产评估确认,组建武汉地大高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五年时间里,创建了一批以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著名企业。
从2007年开始,我校在原地大高科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学校全资控股公司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地质大学科技园,以此作为我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经过十多年的的发展,公司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建立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为目标,创建了一批以武汉资环院有限公司、浙江研究院公司等为代表的研究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形成学校与区域、行业的新型合作共赢关系。
回首地大产业发展之路,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在哪个发展阶段,学校都高度重视产业建设,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学校科教优势,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为学校事业发展增添动能。
党建引领 助推产业行稳致远
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开展党建,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
资产公司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严格规范的党建工作机制。目前,资产公司党总支有4个党支部,党员29名。党员中现有光谷“3551人才”1人,获广东“粤商菁英年度人物”称号1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1人、湖北产业教授1人、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专家1人、第十四届武汉市政协委员1人。他们努力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劈波斩浪,书写时代的创新篇章。
资产公司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高度重视顶层制度设计,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制度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探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路径,健全完善了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文件精神,重新修订《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章程》,这为进一步完善资产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资产公司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建到所属企业、科技园、工程项目等地方;深入推进“党建+疫情防控” “党建+创新活动”“党建+科研团队”“党建+产业链”等工作模式,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和工程建设全过程。
资产公司各项特色活动
规范运行 校企体制改革有成效
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各工作专班围绕学校产业健康发展,挂图作战,攻坚克难、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按时完成了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重任。
为实现所属企业的“整顿、清理、瘦身、正风”,资产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校属114家企业进行基础性材料收集和审核,形成一企一册,2019年5月完成摸底报告并提交教育部。在摸底报告基础上,按照不重不漏、应改尽改的原则,对校属企业进行准确界定和分类,制定了实施方案及人员安置方案,于2020年10月向教育部提交了体制改革方案,按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三种方式制定改革方案并实施改革,总体完成率100%,于2021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
体制改革摸底会
体制改革中期进展会
体制改革验收会
这一轮的改革中,通过简易注销、清算注销及司法强制注销等方式,利用、促成地方新政策,快速出清、全面清理24家“僵尸空壳”企业;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及报批程序,通过挂牌转让等方式,合规合法完成15家企业国有股权退出;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国有股权退出中历史沿革瑕疵问题整改难的问题。
资产公司通过本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理清了校办产业创办40年来遗留的各种问题,摸清了家底,及时整顿、清理了不良资产,保护了学校合法权益,有效地规避了经营风险。同时,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加强保留企业管理,完成《股权投资及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的修订,规范投资行为,规范经济往来行为,充分发挥防火墙作用。聚焦国家需求,发挥学科特色,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组织载体。
多措并举 构建产业化发展新平台
近年来,资产公司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络,多措并举,开拓学校产业发展空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产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砥砺奋斗、开拓创新的历史。
在产业创新发展中,资产公司围绕学校的特色学科专业做文章。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谷创新创业中心是大力推进“武汉•中国宝谷”建设进程的标志性项目,受到洪山区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定位为承担创新创业、珠宝孵化基地及企业区域总部功能的高水平、专业化、共享型产学研转化基地,建设资金来源由资产公司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组成,总投资金额约一亿。宝谷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筹备和建设过程中,在洪山区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项目于2020年7月动工建设,2021年12月竣工。
双创中心开工、典礼、调研、汇报会议
依托学校优势全方位、多举措保障宝谷创新创业中心的招商运营,完成了既定的招商目标。截止2022年上半年,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已签订20家企业入驻、4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已被各企业“预定”,签约6300平方米业态丰富的配套服务,成功引进资环工研院公司、地大华睿公司等所属企业以及脚爬客、珠宝直播等校友企业,充分发挥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造高品质成果转化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创中心整体图
产教融合 校企在社会建设中有担当
近年来,资产公司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勘探设计、地热开发、地学大数据、智能制造、资源可持续利用、珠宝等学校优势学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武汉资环工研院有限公司发展工科模式的生产研发型企业培育,以提升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基本目的,着力与国家部委、地方、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平台和新型的创新机构,努力推动学校理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我校创新驱动能力。
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在资产公司的推动下,涌现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环工研院”)、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地数码”)、浙江中地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地科技”)等一批创新型高尖精企业,在业界和社会有广泛影响。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打造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与成果转化全价值链服务体系。由资环工研院和武汉光谷金融控股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是5个专业技术转移服务国家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与成果转化服务提供商。通过数据合作实现可查询检索专利3700多万条、成果100多万条,精选入库可运营高校专利、成果20000余条,覆盖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7万余人。
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上海车展
首批氢能重卡签约
形成氢能制备、储运、应用和检测的全产业链。以氢能汽车整车制造为龙头,创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500强,引领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公司面向全球整合氢能汽车产业战略性创新资源,在氢能汽车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控制、整车四大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专利公开量1048项,进入全球前十、中国第一,一些全新正向开发、原始创新的整车控制、车身结构关键技术已进入了“无人区”。 格罗夫首批49吨中极氢能重卡订单于2022年7月22日交付市场用户进行商业化示范投运,这是中国49吨氢能重卡首次在高海拔高寒干燥气候地区进行商业化投放,这项成果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氢能汽车产业、氢能终端应用等领域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的里程碑事件。
深耕环保领域,抢占市场蓝海。借助学校科教、人才和产业孵化优势,成立武汉东湖中地环保集团,依托学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合作平台,创建了具有CMA资质的综合检测实验室,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拥有设备300多台套,为市场提供一站式环保服务。
担当GIS行业“大佬”,推动地理信息技术进步。中地数码从当初学校一个项目科研团队,发展到今天国产GIS行业的龙头企业,先后承担完成近1500个GIS项目,包括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既为神州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保驾护航,又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气象、公安、应急、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服务国计民生。如今,MapGIS用户遍布海内外,MapGIS用实力让品牌深入人心。连续多年开展国际GIS技术培训班,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广大发展中的国家培养GIS人才,不断实现我国在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输出,以GIS服务世界。同时,MapGIS产品也开始逐渐走向国际,远销至阿根廷、东盟、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以专业孵化器建设为抓手,探索“人才引进-项目孵化-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与模式。中地科技是由学校和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发起共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创新载体承担单位,是学校在华东地区唯一产业化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累计引进和孵化企业近40家,其中,持股孵化企业10家。目前,园区在孵企业28家,6家进入产业化阶段。建设3个公共实验室和2条试验线,拥有光谱仪、质谱仪等实验仪器设备78项103台(套),为企业提供设备租用和测试服务。签约专业机构8家,创业导师12位,先后推出产品级创业服务10项,基本覆盖创业全程。
学校2017年建设浙江中地大科技园,形成集办公、研发、展示、会议、餐饮和住宿6大功能空间于一体的办公与创业环境,成功获得杭州市级专业孵化器认定,累计引进院士3人、“国千”4人、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累计培养博士后3人、联合培养硕士15人、工程硕士74人、专业培训近130人。中地科技将秉持促进技术产业化的初心,进一步发挥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力争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校友创新创业的长三角“根据地”。
浙江中地大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公司作为学校产业的统筹管理与服务单位,服务学校科技创新产业的新发展,不断促进地大华睿、地苑科技、中地黄金、中地依舸等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增资扩股等工作,坚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我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资产公司积极利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湖北省高校校办产业协会这些平台,推进学校产学研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获得优秀组织、优秀展品等35项奖项。充分发挥湖北省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服务为根本,以发展为宗旨,以研讨会为主要形式,先后开展40场各项会议,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对外交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快推进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资产公司秉承“发挥特色、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创新产业合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主线,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产业资源融合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在奉献和服务中彰显情怀和担当。(来源 资产公司 编辑 刘妍慧 审稿 曹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