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艺术与传媒学院:匠心独运育桃李 人文教育绘新卷

发表时间:2022-10-10作者:网站编辑:赵婧萱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流高校需要一流的人文教育。我校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先后于1996年增设音乐学专业,1997年增设美术专业,1998年增设艺术设计学专业,2002年增设广播电视学专业,2006年5月,艺术与传媒学院独立建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本科生947人,硕士研究生479人。下设视觉与媒体设计系、景观学系、新闻传播系、音乐系四个系以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广播电视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规划与设计二级博士点与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点,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设计学负责建设单位。2021年,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交叉融合 学科发展特色鲜明

在学校的学科梯队中,艺术与传媒学院起步晚、基础弱。结合现实情况,学院一方面主动瞄准艺术与传媒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坚持“入主流、创特色”,依托学校地学优势和多学科背景,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以理工学科为发展大背景,以高新科技支撑为平台,学院高度重视艺术、传媒与高新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在科普传播、生态环境设计、艺术创作与教育等方面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初步形成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设计与生态传播研究方向,确立了以科技传播(交叉)、生态环境设计(交叉)、古生物古地质图像还原设计(交叉)、音乐机器人(交叉)等为代表的特色发展方向。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教育部“基于自然景观资源的环境艺术设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应用电子音乐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湖北科技传播学会、我校自然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心、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单位,在湖北省及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7年,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落户艺术与传媒学院,系目前我校人文社科类第一家省一级学会。学院还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单位”。 2021年设计学、新闻学均获得学校第二轮(2021—2025)学科培育计划支持,MFA艺术设计硕士点通过学校评审。在2021年软科排名中,这两个一级学位点保持进步势头,设计学以全国第22名进入前20%,全校文科名列第一。

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湖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年会

周莉老师团队“海百合”智能音乐机器人亮相首届中国消费品国际展览会

外引内培 师资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人才强院”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高层次人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手齐抓,多方引进、培养相关专业师资力量。

学院先后聘任武汉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赵冰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桂宇晖教授担任我院院长。近五年来,学院共引进学科骨干人才、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和专任教师等7人。同时积极拓宽与欧美相关高校的联合办学渠道,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学院、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和阿尔弗莱德大学等保持密切关系,定期举行师生访学、项目合作、艺术交流、文化推广等活动。近年来,先后聘任了3名国外讲座教授、7名国外客座教授,邀请了20余位国外著名学者、艺术家来校交流。

为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素质提升,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推荐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邀请校内知名专家为全体教职工开展多个专题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访学,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在过去的五年里,学院有近10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0余位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访学。此外,学院关心与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选派、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培训和各类讲课比赛,8名青年教师参加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外引高端人才为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活力,内部培养则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学院现有3位博士生导师,43位硕士生导师,形成了一支与学院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五年来,学院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项,本科教学工程9项。此外,学院获批MOOC课程类校级立项4项,公开出版教材5部。

设计学老师指导江西婺源采风写生学生

释放活力 科研成果竞相涌现

艺术与传媒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学术卓越,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出台激励政策,整合一切资源,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科研项目、论文、专著及获奖等成果稳步增长,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6项,其他各类纵向项目38项。累计科研项目合同经费1080万元,到位经费610万元。先后举办湖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年会、湖北科技传播学会换届大会,承办“中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联盟第五次会议”“双一流课程与专业建设”学术会议,举办创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景观专委会华中地区研讨会、2019年生态修复与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院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科研论文和艺术创作方面,近5年来,学院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或作品206篇(幅),其中T1论文1篇,T2论文9篇,T3论文9篇,T4论文24篇。刘义昆副教授发表的论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实现我校人文社会学科T1中文期刊零的突破。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和艺术作品奖200余项,其中1项成果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湖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成果获武汉市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人获湖北省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

《新华文摘》转载刘义昆的学术论文

学院注重把高校的科技优势转变成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室内设计与景观、园林设计与规划、数字动画、MIDI音乐制作等研究方向,学院教师不断积累与创新,已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概念设计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名奖”、建设部的住宅小区和小城镇规划优秀奖等奖项。向东文教授主持的地大北区新校门设计,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以我校李长安教授为首席专家,艺媒学院方浩、尚媛媛、黄爱武、李蔚然等老师为骨干成员的“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获批全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2018年,廖启鹏作品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2021年,周莉老师团队“海百合”智能音乐机器人亮相首届中国消费品国际展览会。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评审中,陈华文老师创作的绘本《地质初心交给祖国》获一等奖。

廖启鹏作品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

以生为本 人才培养成果斐然

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推动立德树人新模式,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优化教风学风,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探索“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整合育人资源,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成果斐然。

五年来,学院学子在“挑战杯”比赛、广告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长江钢琴杯、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实践技能专项竞赛等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200余项荣誉,其中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55项,学生创作、表演的代表性作品25项。如高辉团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鲁伟霞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一等奖;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王成栋、史含伟、李强新闻作品分别获得第二十四届、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毕业生次仁旦达用1756天走遍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极点,投身环保事业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学院学子连续三年登上央视舞台,唱响《勘探队员之歌》;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吉文慢同学的《这一系列素描,把李德威教授画活了》获动漫类一等奖;张世春同学的《钢笔画出来的中国地质大学,好萌好酷!》获动漫类二等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自主创业率及出国出境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被保送或考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力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设立了“艺媒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打造艺媒“党建文化节”工作品牌,成立了“艺术党课”工作室,创新“党徽照我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等工程立项方式。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获评全国“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大赛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精品荣誉称号。新闻系党支部获评2019—2020年度校级优秀党支部。

艺术与传媒学院不断探索学生工作模式,推动学生工作上新台阶。曾连续11年组织SUPERCLASS超级班级对抗赛。实践育人工作方面,持续推进“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队及“汉文化”调研团队的建设,其中“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队连续6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团队,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网、湖北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对该团队给予报道。

艺媒学院师生登上央视舞台,唱响“勘探队员之歌”

专业为盾 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决定了象牙塔的高度和宽度。艺术与传媒学院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助力大学文化建设。

打造美育课堂,丰富美育资源。学院整合院内外美育课堂资源,为全校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搭好美育线上和线下平台,推出11门美育通识课程;开设美育课堂,邀请院内专业学生为校内学生讲授音乐、传统手工艺与设计等课程;推出“七彩”美育课堂公益项目和“三味美育”学习班;举办美育知识讲座,提升师生艺术修养。

打造网络主阵地,加强美育宣传。加强美育公众号建设。依托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平台,借助艺媒学院在师资、经验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大学生群体,积极推送课程展、音乐会、艺媒系列讲座等信息,整体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打造大众美育文化的新传播平台。

积极开展美育实践,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举办音乐、设计等方面的演出和展览,培养师生高雅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南望风采”毕业季文创产品设计、“正青春 美育行”云端合唱比赛、“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主题作品年度展、“逐梦铸魂”建党100周年音乐会、学党史艺术党课展演、“红色基因深植我心,邀你走党路学党史”献礼等艺术展演和红色实践活动,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被校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注入了艺媒活力。

以戏剧表演、文艺演出、创意文化产品等多种形式,学院师生努力塑造地大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学院师生主创、演出的戏剧《雪莲花开》获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声乐情景套曲《我常怀念他》入选参演“八艺节”,剧本《祁连山魂》获2017年大地文学奖,协作完成的科普片《月牙泉的前世今生》《问难舟曲》等作品获多类奖项。师生多次赴柬埔寨、缅甸和美国孔子学院演出。2017年,艺媒代表团成员受到我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女士接见。

艺媒学院师生赴美孔子学院演出,受到时任我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女士接见

疫情防控时期,学院面向全校师生组织艺“疫”非凡战疫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收到涵盖海报、插图、视频、音乐、诗词、书法等各类作品共计400余幅,传播战“疫”正能量。其中,《心之所向》《英雄的城》等音乐作品,《最美逆行者》《为武汉加油》等多幅原创设计作品,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学习强国、“我们在一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招贴设计展、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和行业媒体平台纷纷进行报道。我院陈华文老师创作的“武汉战疫”主题画稿20幅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21年出版绘本《英雄之城:武汉战“疫”图记》,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荐书目。

媒体报道《英雄之城:武汉战“疫”图记》公开出版

砥砺奋进新时代,迎难而上新作为。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继续传承“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梯队建设为支撑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美育工作,提升科研、教学及国际化办学水平,力争使学院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一流学院,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与传媒人才。(来源 艺术与传媒学院 编辑 赵婧萱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