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少乾 郑勇)9月8日,应校长王焰新院士和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熊熊教授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海江教授来校访问,并作了题为《天然亦或诱发:探索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区块地震活动性之谜》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我校校庆七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活动之一。熊熊主持报告会,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对张海江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
张海江从长宁地区不同页岩气开采压裂平台附近的地震空间分布、长宁区块整体地震活动性、长宁区块强地震控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介绍了长宁地区地震重定位和速度成像的工作。张海江课题研究组发现,小地震空间分布可以刻画区域小断层,而地震位置主要发生在低速异常区域。由于流体的渗入可能导致速度的降低,从而推断流体的渗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压裂5天以后。
学术报告中,张海江教授还探讨了流体迁移和地震时空分布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震时间丛集进行划分,对长宁区块地震机理进行了推断。通过比对长宁区块较强地震的破裂模型和速度模型,发现破裂范围与高速异常的分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在讨论环节,张海江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地震预报的可行性,先存断层对诱发地震的影响,以及非双力偶对反演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应力场反演、库伦应力反演等技术细节进行详细解答。
据悉,围绕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开放校庆,科学技术发展院组织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校庆前后将开展188场学术讲座,56场学术会议。(编辑 赵婧萱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