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通过名单的通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顺利通过培育创建验收。2018年12月,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两年来,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优化组织设置,规范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强化班子政治能力建设,构建“组织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进“党建示范引领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覆盖,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组织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加强党的领导 机制运行顺畅
注重顶层设计,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发挥党员干部、党员、党组织在学院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把党建“第一责任”和推动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使党建“软实力”成为学院发展的“硬支撑”。
抓住“关键少数”,学院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精气神十足。2018年底形成的学院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0岁,均为中共党员,充满朝气、能打硬仗。班子的首要任务就是摸清家底,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升凝聚力。学院严格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先后分组带队到厦门大学等10余所高校相同学科院系学习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举措。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扎实开展好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营造动真碰硬、干事鼓劲的良好工作生态,为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提高党内集中教育质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使全院师生党员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管好意识形态 政治把关严格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政治引领。学院党委落实学校相关制度规定,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注意把好政治关。坚持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引进、岗位评聘、导师遴选、聘期考核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严把政治关、师德师风关、学术关和法律关。在教师岗位评聘中,对师德师风情况,有一系列评价指标,包括本人自评、所在党支部具体评价、学院党委总体评价、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和纪检监察部门审核评价。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学院党委坚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注重讲身边人、说身边事,传播“材化故事”。加强学院学生社团建设,配齐配强指导教师。坚守网络阵地,指定专人负责学院主页、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强化日常管理。突出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面宣传引导,坚决防止和制止各种谣言和不实宣传在学院师生中传播,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弘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主旋律,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坚持思想引领 强化立德树人
学院党委为学子上好开学第一课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学院党委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和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引导他们增强身为新时代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发挥学科带头人、老教师传帮带和团队相互影响作用,把政治上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发掘“身边的榜样”,积极宣传“师德师风道德模范”“优秀班主任”“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等先进典型,强化典型引领。学院党委组织编印“课程思政学习资料”,党委书记指导教师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提高了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彰显。学院党委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不断丰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之路”“四史”等主题学习教育,组织师生到稀土企业、新能源行业、到农村农田、到车间工厂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线长见识、增才干、砺本领。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每年至少给所联系的党支部讲一次党课。每周一次的“天生我材·师生‘话中化’”交流活动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充分用好第二课堂,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科普活动,广大师生把化学实验展演、材料科学展演创意作品带到社区、走进中小学,优质高效开展中学生科学营活动,受到300余名中学生与数千名线上观众好评。青年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徐子扬同学连续10天全程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体现了当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从严抓好落实 基层组织过硬
加强对师生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学院党委建立领导班子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实现学院每个师生党支部都有党员领导干部或党委委员联系。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委委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讲党课、谈心谈话等方式,对所联系支部进行党建思想引导和支部工作指导。加大对依托科研平台成立的可持续能源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的指导,新组建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
抓严抓细抓实党支部工作。学院党委把抓落实作为开展支部工作的主要方式,深入一线摸实情,精准施策求实效。“结对领航,让党旗更辉煌”等党建品牌项目持续开展,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的要求得到普遍落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校园管控、志愿服务、常态化防控等多项工作都通过党的组织系统落实。学院党员师生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因地制宜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示范效应。近两年有6个师生党支部、14名党员受到学校党委表彰。
发挥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2020年9月,学院党委组织6个教职工党支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支部换届,党支部书记全部落实“双带头人”要求,其中材料系第二党支部书记马睿教授为材料化学专业负责人,化学系第一党支部书记程国娥教授为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加强梯队建设,配备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配备优秀本科生党员担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这些支委作为后备力量,确保了支部委员队伍的源头活水。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坚持贯穿“严”的主基调,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压力传导,层层压实责任,与三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个人廉洁情况报告和单位廉洁情况报告列入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交流和考核述职“必述”内容。加强对师生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督促改正。
引领改革发展 办学实效显著
在党建引领带动下,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跨越,影响力与贡献力增强。学院获评2019年度学校考核优秀处级单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20年度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材化学子参加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以本为本,全面实践“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健全“以老带新”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分析化学》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A》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性能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学子在全国各大赛事中获得佳绩,材料科学展演和化学展演成为学校科技创新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科研实力及成果影响力提升。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顺利通过评估。学院党委委员、严春杰教授团队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熙科教授《基于新型小分子有机硒的富硒关键技术》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鲍征宇教授团队研制的“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程寒松教授团队参与国防重大项目;娄筱叮教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院长夏帆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一批教师到地方、企业挂职锻炼,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在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上下功夫。近两年,通过“地大学者”“地大百人计划”等平台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10余名,学院教师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得到优化,严春杰教授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娄筱叮教授当选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等。学院教师潜心育人、爱岗敬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帅琴教授入选“湖北省女性科技创新人才”,李珍教授获评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夏开胜获评朱训青年教师奖。
过去两年,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全力把好各项工作的政治关,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彰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总结凝练了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各级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打造了“红色催化剂”和“地大材化人”,制作了专题展示视频,汇编了建设成果资料,向全国高校思政网及其他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推送文章累计200余篇,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与化学学院供稿 文字编辑庞伟红)
上一篇: 逸夫博物馆获评“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