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汇聚精神文明磅礴力量 扎实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发表时间:2020-12-25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霍少孟 魏海勇)初心如磐,薪火相传。从新中国建设伊始的筚路蓝缕中走来,迎着新中国的朝阳成长,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地大始终坚持“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形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底色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耕耘立德树人主战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


未来城校区地质勘探队员雕像

  她,在戈壁荒漠中陶铸了深沉真挚的爱国品格;她,在高山极地中孕育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她,在星河深海中践行着为国建功的光荣使命。


  为公修己,滋养着这方教书育人的沃土;爱国奋斗,汇聚起报国强国的精神伟力!


  68年弦歌不辍,68年星河璀璨。一代代地大人在接续奋斗中,让“地质报国”精神薪火相传。


  摘得“全国文明校园”荣誉,全体师生校友欢欣鼓舞、无比振奋。


  奋进新时代,加快推进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型大学建设,积极为“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建设贡献地大智慧和力量。


  强化政治保障,营造文明生态


  用科学理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穿“严”的主基调,以政治建设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抓党风、促校风、正师风、强教风、育学风”的清明生态,使初心愈发闪亮。


2018年1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

2019年11月30日,150余名教工党支部书记赴红安开展红色实践教育培训。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构建“导学、研学、讲学、比学、践行、督学”大学习体系,统筹新闻宣传、专题宣讲、理论研究,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确保全覆盖、深效度,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召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开启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科学研判学校事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戮力同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科研创新机制、治理体系改革及大学文化建设,实现内涵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12日,学校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总结会议。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政议事规则,健全依法治校体制机制。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举措》,完善“两个责任”清单制度,推出系列措施,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素质用人导向,不断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察工作办法》,推进政治巡察全覆盖。践行“一线规则”,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学生“七进”工作机制。积极承接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光荣任务,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围绕规划、生态、科技、教育重点,援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助力湖北省竹山县小河村、云南省施甸县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战,学校党委靠前指挥,党员师生下沉一线,圆满承接陕西、福建、海南3支援鄂医疗队驻地保障工作,积极报送抗疫政策咨询建议150多份,在战“疫”大考中淬火成金。


2020年3月17至18日,学校完成海南、陕西、福建援鄂医疗队入驻保障任务。

  统筹实施质量党建。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制定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清单”,学校党委做到“六个过硬”,学院党委做到“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开展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加强“结对领航——让党旗更光辉”“党徽照我行——支部引领”和“示范党支部建设”党建品牌工程建设,入围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前30名,一批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对标争先”计划,“双带头人”比例达 100%。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组织制度体系。


我校入选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大力构建媒体融合创新矩阵,校园媒体正能量充沛,宣传亮点频现,学校入选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围绕“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脱贫攻坚”“抗疫精神”等策划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内涵、有温度的融媒体精品力作。新媒体作品《全媒体联动:传递地大战‘疫’的强大精神力量》入选教育部“2020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同寝8名女生全部保研的新闻全网阅读量1.5亿,点赞近11万。《武汉战疫》100幅钢笔画稿,24小时点击超过2700万,形成网上强大的战疫正能量。


  坚守立德树人,擦亮精神底色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举“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旗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实阵地。


我校军运会志愿者共唱《我和我的祖国》,用青春告白祖国。

2018年5月4日,我校举办“学习之路——新青年课堂”。

  育新人,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学校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打造学习之路系列教育品牌,引导学生学思想、学历史、学本领、学担当。坚持以校史校训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南迁故事”,用情演绎“科学大师”,讲好41位院士成长故事,树起一面面可感可触的精神旗帜,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大表达。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做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礼仪礼节教育,引导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批爱国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典型,王奉宇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韩磊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翁新强等3人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2020年6月26日,校长王焰新以《幸福与磨难》为题,深情寄语2020届毕业。

2020年9月25日,2020级大学生军训汇演暨开学典礼顺利举行。

  严师风,奏响德业双馨交响曲。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组建党委教师工作部,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制定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连续11年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活动,持续组织“认家”“荣休”等特色活动,引导教师严正师德、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典型选树,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殷鸿福院士、“全国优秀教师”李德威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龚一鸣教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焦养泉教授等师德典范。


2018年9月10日,我校殷鸿福院士荣获“全国最美教师”光荣称号。

师生开展野外教学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重体系,打响思政工作质量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思政50条”“立德树人60条”,践行“大德育”理念,持续完善“同心同向”大思政体系、“品学兼修”大教学体系、“知行合一”大实践体系、“勇攀高峰”大体育体系、“润物无声”大文化体系。健全领导和协同机制,建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深化“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起思政工作四梁八柱,着力构建“1+N”综合改革体系。深挖课程育人富矿,探索建立“一线二红三实”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4+N”美丽中国课程思政体系,开设“地球科学概论”“生态学概论”“国土安全”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编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选》系列教材,以点带面推动思政要素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把野外教学基地打造成锤炼学生品格的“大熔炉”,把课程开在戈壁荒漠、矿山油井,增强实践能力和价值认同。


  注重浸润无声,提升文明品格


  一草一木寓意文明,一石一矿解读文明。


  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办学价值观全面融入文明校园建设过程,把创建活动延伸到学校各层面、各环节和每位师生员工,营造文明环境,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文明品位。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

我校12名师生校友参与2020年珠峰高程联合测量。

  讲好办学治校故事。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加强对办学思想、育人理念等阐释宣传,举办南望山下40年变迁专题展览,建设“美丽中国”讲师团,讲好地大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爱国奋斗故事。加强地质精神、攀登精神、校训精神、南迁精神阐释,举办“7+2”(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南北极点)科考展览,开展南迁故事征集,制定服务“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战略规划。培育“严在地大”文化品牌,打造精神印记。


地大学子连续8年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舞台。

原创校园话剧《大地之光》全国巡演50余场。

  擦亮校园文化名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各单位协同的文化文明工作机制。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开设编钟、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选修课,常年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冬至灯会”“金秋诗词大赛”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以李四光先生为原型的原创话剧《大地之光》九年七地巡演50余场,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批演出剧目、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首批支持项目。《丝路新语》《极限海拔》等原创作品连续8年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舞台。“编钟艺术”成功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四重门景观

锦鲤堂中天鹅争渡

未来城校区图书馆

  建设特色优美校园。启用“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未来城校区,新建教学综合楼、珠宝大楼、现代化游泳馆等,大力推进校园智能化建设,实现校园设施使用、审美和教育、服务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地质精神传承,修建地质勘探队员雕像、珠峰青铜浮雕礼仪门、地球广场、跨越石雕等特色文化景观,启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筹建“珠穆朗玛”文化景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共享、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节水节电节能节粮等活动,完成“节水型校园”创建验收。


  推进文明创建,激荡爱国奋进


  文明创建,步步升温;创建成果,节节显现。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创评以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各部门协同参与、通力配合,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建,按照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主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伟大抗疫精神,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丰富创新创建方法和手段,着力推动廉洁校园、师德校园、学习校园、温馨校园、科普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等“十个校园”建设工程。


2020年12月17日,省委宣讲团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领导坚定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政治引领铸魂,思政工作固本,组织建设扎根,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走深。持续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组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画好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最大同心圆。精神文明建设与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书记校长带头为师生讲授“返校复学第一课”和“大学最后一课”,院士领衔联合打造线上“地球科学大讲坛”系列公开课。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推动文明创建融在日常、行在经常。


黄晓玫书记讲授战“疫”示范微党课

“指南针”青年讲师团,激荡地大青春强音。

  涵育基层文明细胞。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发力、向末梢延伸,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按照“六好”标准,细化责任分工,明晰主体责任单位和协同单位,对标对表开展自查整改行动,严格落实创建各项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促改,开展“六大文明”创建活动,选树一批文明教学科研单位、文明管理服务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班组、文明家庭,营造向善尚学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师德典范、青年榜样选树宣传,发挥各类创建主体示范带动作用,营造爱国奋斗风尚。广泛发起宣传倡议活动,清洁美化校园,加强环境氛围营造,让“讲文明、创文明、享文明”蔚然成风。


10月16日,逸夫博物馆走进学校定点扶贫点竹山县茂华中学开展地球科普教育。

2020年12月13日,第二届美丽湖北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

  引领精神文明风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行动践行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实施“地学长江计划”,聚焦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多学科协同开展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与武汉市共建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引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生态优化;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教活动,承办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美丽湖北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成立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引导社会公众关注自然,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共建美丽中国。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


  文明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需求,践行“文明创建领导好、文明组织锻造好、文明思想传播好、文明道德遵守好、文明活动开展好、文明环境维护好、文明校园建设好”理念,倡树文明新风,培养时代新人,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乘新时代东风,向未来进发。


  共建美丽中国,共创宜居地球!


  在更高起点引领文明校园创建!


(图片由屠傲凌、张玉贤、庞伟红、王俊芳、王向东、马洪福、田甜、毛国樨、霍少孟、易修平等提供,部分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