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易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易感者接触传染源后1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
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预防控制措施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因此,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1.病人要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病人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避免公共场所活动与社交活动。
3.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4.家庭成员、同居室人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养成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上一篇: 中医专家建议:初春应食早韭
下一篇: 遏制结核 健康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