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健康园地

为你解读体检报告单(一)

发表时间:2012-05-24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一年一次的高知体检已经完成,大部分人已将结果领回,面对复杂的体检报告,可能有些人常常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困惑。在此对体检报告中比较多见且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尿常规—尿常规是肾脏相关检查中最基本的一项。它包括多种项目,其中尿蛋白和尿潜血是与肾脏损害关系较密切的。



  尿蛋白—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除了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外,高血压
糖尿病等也可以导致尿蛋白。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尿蛋白阳性的应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尿潜血—尿潜血阳性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尿中“有血”,是体检中常发现的异常结果,要诊断病理性血尿需先排除假性血尿,如妇女经期
痔疮或尿道附近的疾患出血,在留尿时混入尿中。如果排除上述情况出现尿血的应明确血尿来源,进一步检查。



  ●肝
肾囊肿



  肝
肾囊肿是临床B超检查常见的良性病变,体积较小通常没有症状,亦无需治疗。当囊肿逐渐增大,可引起腹部饱胀腰部酸痛等症状,则需要进行临床干预。通常认为肝囊肿≥5cm肾囊肿≥4cm或存在明显症状时,为临床治疗的适应证。如果体检中发现有肝肾囊肿而无明显症状,可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变化。



  ●脂肪肝


健康人肝脏只含有少量的脂肪,因各种原因,如肥胖糖尿病饮酒肝炎等可导致肝功能障碍,造成脂肪在肝细胞浆内过多积蓄,而引发肝肪肝。肥人瘦人都可以发生脂肪肝脂肪肝的患者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控制高脂和高糖饮食,少食含胆固醇食物。如果脂肪肝患者还存在高脂血症者还应酌情服用降血脂药物治疗。



  ●高血脂


一般人得知自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都会紧张;可听说自己有血脂高,感到恐慌的人就少多了。心血管专家指出,正是对于高血脂防治的无知,才造成了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的现状,对全社会进行血脂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血脂化验主要包括4个指标:



  (
1)血浆总胆固醇——血浆总胆固醇受年龄家庭性别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



  (
2)甘油三酯——是人体恒定的供能来源,也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等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高甘油三酯可以增加冠心病危险。



  (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越大。



  (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它的含量越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吸烟
高血压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绝经后的女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冠心病同等危险者(如糖尿病),或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血脂控制要比一般高血脂患者严格。冠心病患者则应更严格。



  有关专业研究人员统计血脂每升高
10%,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0%,而将胆固醇降低10%,冠心病死亡风险就能下降15%



  ●心电图报告“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不是疾病的名称,是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的指标的异常改变。主要是指心电图中
STT段异常改变。在做心电图时,正常情况下,STT段是条水平线。而如果出现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的改变,心电图的结果就可以是属于“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不是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只是心脏各种指标的其中一项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对临床来说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情况下,心肌劳累和心肌缺血都可引起心电图检查时的STT段异常改变。如果是心肌劳累,就不用太担心,可能是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下,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导致的心肌受损。属于功能性改变,一般通过放松休息来调养即可,无需治疗。


  
  
然而心肌劳损也可能是疾病的提示,如果是心肌缺血引起的,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将来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等。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对“心肌劳损”的体检结果还是要重视,最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另外具体的还要根据个人情况,首先要排除有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看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有无吸烟史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如果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就要进行心脏负荷下的心电图或者进行心脏彩超看心脏结构有无变化,以进一步排查。



  临床上大部分中青年人的心肌劳损都是功能性改变。虽然这不是病,还是提示着在工作忙碌之时需要注意心脏保护,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生活作息上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上网,工作压力大时更要适时找方式放松,调整紧张的心情,多运动。此外,饮食最好低盐
低脂,不要吃辛辣剌激食物。少吃动物内脏,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带肥肉及带壳的海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