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一直是我院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是如何狠抓学风建设的呢?简而言之,靠的是四个字:“引、融、查、推”。在这四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谈心工程引导学生
“引”就是引导,靠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靠谈话、谈心来了解并跟踪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靠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目前,我院有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的九项制度,如:《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关于加强院风与学风建设的若干奖励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关于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职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关于建设评选优良学风班的实施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关于在以评促建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评选优秀毕业生实施办法》、《政法学院宿舍卫生评分细则》、《政法学院学生早晚自习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在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我院还开展“谈心工程”。全体学生政工干部主动找学生谈心谈话。发现学生当中思想状况有偏差,或者学习有明显退步等情况,都会及时的给予引导。据初步统计,全年与学生谈话谈心达到700人次。谈心谈话不仅增进师生交流与了解、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此外,根据学工处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小雨点”学术沙龙活动、以评促建的优良学风标兵班建设活动、五四红旗创优班活动、考前动员大会等等一系列活动极大的要求学生端正学习和考试态度与动机,学生们学习的氛围更加浓烈。
通过情景交融感染学生
“融”就是融合、融入,靠任课教员将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学生学风建设的全过程中去,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感到上课有价值,让老师感受到讲课有激情。我院很多老师基本放弃了全堂课照本宣科和照着讲义上课的坏作风,基本实现了师生互动的上课模式。我院还基本实现本院制定的《实施师生结队制》。
另外,我院的任课老师和学生不仅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私下也指导学生科研、学习。和学生交流讨论案例,不仅融合了师生关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绝大部分老师注重课堂环节和课后指导,课堂上老师们不断提高学生的点头率、抬头率和出勤率、互动率;课后,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我院绝大多数老师都指导过学生的学术论文、科研立项、挑战杯项目,等等。
通过日常检查督促学生
“查”就是检查、督促,靠深入宿舍和课堂去查,靠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予以督促。我院团学联组成专门的督察小组,深入到课堂了解学生的到课率、听讲情况等各方面学习情况的统计与汇报。全年学生政工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次数达到30多人次,每周能做到深入一次宿舍(教学评估前期每天至少三次);一年内曾五次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检查“一帮一”结对学生的帮带工作。
通过奖惩结合推动学生
“推”就是推动,靠“以奖励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奖惩结合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学习风气,靠宣传、动员来推动学风建设,靠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来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真理的热爱,靠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与兴趣。
首先,在政法学院成立之初,我院德育工作组在讨论关于学生学习的若干奖励政策的时候,有部分德育工作组成员对奖励政策持否定态度,但学工组同志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敢于顶压力、直面“非议”,执行了若干奖励制度,对扭转我院学生的学习风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我院学工组贯彻党的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问题上做好了发动学生的宣传工作。我们靠学生政工干部到学生中间去宣传发动,靠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去发动,靠动员大会去发动,靠院领导见面日去发动,学习制度、奖励制度、学习的重要性等等问题深入人心,得人心、合民意,使学生们有了深刻体会。
在宣传工作上,我院全方位开展整治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大力加强“一报一刊一网”的作用。 形成以《政锋法镝》院报为舆论宣传阵地,书刊《政锋法镝》为规章宣传阵地,政法学院网为制度活动宣传阵地的多格局宣传渠道。
此外,在科研立项的前期我们会组织知识讲座,并通过宣传板,横幅与宣传海报进行宣传,又通过召开科技委员的会议,进行宣传与动员,竭力让广大同学都熟悉了解科研立项等科技创新活动。此外,团学联学术科技部还定期组织科研立项的同学进行座谈会,及时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反馈上去,我院的领导与老师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广大的同学提供科学学术的平台与进行社会实践的条件。
再次,我院分别建立起法学研究中心、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研究中心三个创新基地。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得到领导与广大老师的重视和支持。在广泛的宣传与动员组织以及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它广泛开展理论研究,全面提升我院乃至我校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的水平层次,有效促进我院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创新基地的系列活动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合,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了我院学风建设。在硬件设备方面,三个基地分别有法学系2个教研室和1个资料室,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系4个教研室,大学生阅览室,现代办公教研室和学术报告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以及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等硬件设施。
最后,我院法律协会、诸子百家俱乐部、团学联学术科技部等相关学术部门,配合创新基地老师的指导,开展学术沙龙、本硕面对面、模拟法庭、辩论赛、科技论文报告会、两会论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邓小平理论读书报告会、创业计划、创新人才申报、“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等系列学术科技活动,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系列科技讲座,对于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的科研氛围和科研能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我院本科学生课程考试优秀率达到24.67%,良好率达到20.84%,不及格率仅为3.6%;我院院学生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6篇,有2个“挑战杯”项目通过学校,29人次参加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有200多人次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会,有15人次参加大学生学政治理论报告会;组建12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有51人次在学术沙龙活动中公开宣讲学术研究成果。在全校及全省社会实践活动中,夏云娇老师获得2006年度省级“优秀指导老师”,陶积龙同学获得省级“先进个人”,秦静同学被团省委授予湖北移动“优秀见习员”称号。陶积龙的论文《甘肃省民勤县水资源现状及水政市场建设》在校级社会实践报告会获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政法学院来说,是学习效果的一个飞跃,更是学风建设的一个突破。
上一篇: 关于推荐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专著
下一篇: 在师德的绿荫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