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周 济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空前繁荣。“十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呈现了新气象,作出了新贡献。目前,在队伍、项目、经费、成果、获奖等方面的数量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均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85%以上,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从整体来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实力大大增强,争取项目经费的能力显著提高,团队攻关、整体作战的观念和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与范围大为拓展。突出表现在:一是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较为齐备的学科体系;二是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的科研与项目资助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批堪称“国家队”的研究基地;四是培养了一支相当规模、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五是涌现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这是体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这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
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时期,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应该看到,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拥有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也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在日益为世界所瞩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在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国的伟大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正被许多国家所借鉴。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实践归纳为“中国道路”或“北京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推动理论的更大突破,而理论的突破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不竭的理论创新源泉。时势造英雄,实践出真知。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呼唤并催生伟大的理论,呼唤并催生大师。
第三,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营养。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极其宝贵的文化之根、营养之基。
第四,中国对外开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拓展了国际视野。当今世界处于开放时代,各种文明成果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人类进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是一个学习借鉴世界上各种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不仅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广纳博采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世界了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为“中国学派”走向世界,提供了广泛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把我国改革开放丰富的伟大实践经验上升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切实发挥思想库作用;如何应答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错综复杂问题;如何在国际交流中,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如何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如何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的科研体制;如何体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发展;如何落实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切实解决思想重视不够、办法举措不多、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咨政育人,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进行艰苦探索。
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三大任务: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党的十七大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任务落实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在科学研究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努力使理论创新成果体现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三是在社会服务上,要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和决策咨询转化,切实发挥好思想库作用。无论是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思想库的作用,还是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任务,高校的战略重点和主要着力点就是要构建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
上一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纪实
下一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