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郭凡凡、赵永新)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科研人员、研究生代表座谈会,学习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人事教育局副局长陈晓峰、院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潘教峰介绍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相关背景和主要精神,并且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参加会议的切身体会。他指出,通过参加本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2006年召开过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这次大会名字是科技创新大会,加上“创新”两个字,更加显示创新在我们国家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潘教峰说,会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对科学院是机遇也是挑战。科学院1998年在中央开了知识创新试点,为我们国家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确实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很多做法,成为目前国家改革的基本依据。与此同时,中科院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下一步当中进一步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比如,加强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当中发挥好我们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学力量骨干引领作用问题,都需要在改革当中进一步明确。另外,”确实有必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导向“,对于大家普遍反映的论文、专利数等明确提出,不能与论文的数量作为评价依据,评价导向更加重视实质性的贡献,重视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来评价,包括科研评价和研究机构评价都应往这个方向转,同时提出要分类评价,对于基础前沿研究重视国际同行评价。 潘教峰表示,全院同志要一起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当中进一步在国家发展当中发挥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火车头的作用。 陈和生院士指出,目前科学院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学院的定位问题,希望科学院作为国家队,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队,能够在科学定位上进一步突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二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希望能够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以更好的适应科技创新。比如大科学装置时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很重要的单元,但如果建设经费不足,就很难有科技产出。第三是人才问题,感觉现在全国和院的各类人才项目很多,但是缺乏总体设计,容易造成不平衡,希望将来能够通过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人才政策。 李家春院士说,希望科学院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好知识创新跟技术创新的结合,前沿研究跟应用研究的结合,长期短期的结合。他希望院里各个研究所有一个统筹安排,使得科学院能够长期的对国家有贡献。 欧阳钟灿院士指出,希望能改变过去以论文、项目、经费等标准评价人才的方法。基础研究以评价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专家等第三方评价,产业化开发有市场评价;此外,应实行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下一篇: [人民网]刘延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