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6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洪山礼堂隆重举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院长王华教授作为团队代表站在领奖台上,领取了“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证书。鲜为人知的是,在此次获奖的“典型聚煤盆地分析及构成特征的综合研究”项目后面,还蕴涵着一段长达16年的奋斗经历…… 曾经主持过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5项教育部、国土资源部青年教师基金和湖北省杰出教师基金项目的王华教授,回想起自己从赴法国留学、到马里任教、回母校执教并从事科研工作的16年历程深有感触地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每个有追求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只有培养出与个人工作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取得重要的成绩。”这些表白,正是王华教授在实际工作中对待他所追求事业的真实写照。 1987年,按照我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教育协议,原国家教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研究生,资助他们赴国外公费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王华以出色的成绩顺利入选,被派往法国。 “我上中学、大学时学的都是英语,所以刚进入北京语言学院强化法语学习时,也仅仅就是认识26个字母而已。”16年过去了,王华回想起当时既学课程又学语言的生活,对从只认识26个法语字母到认识一个个法语单词,从能完成简单的法语会话到能用法语撰写论文、编写教案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通过在北京语言学院6个月的法语学习和法国里昂的3个月强化培训,王华虽然具备了与法国人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但由于教师授课内容跨度大,“在课堂上像坐飞机一样晕糊糊”地过了将近半年,他才真正地突破语言障碍。而此时的地球科学奇观,也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逐渐在他面前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语言障碍消失了,中国学生的的勤奋与刻苦就逐渐在王华身上转变为真正的优势。4年半的留学生活中,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王华从没静心地享受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周末或者假期。在法国学生、教员和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旅游、休息的假期里,王华还在实验室做实验或核对数据。而正是这种勤奋、刻苦的学习、钻研精神和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斗志,奠就了王华和中国学者们的辉煌成就!
上一篇: [楚天都市报]地大为学生派送免费邮箱
下一篇: [武汉晚报]爱和男生踢球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