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矿业报]探地雷达让Amery冰架“显形”

发表时间:2004-07-09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第一届武汉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悉,该校邓世坤教授采用探地雷达,揭示了Amery冰架内部结构特征,并确定了Amery冰架天然降雪形成的淡水冰与冰架底部再冻结的海水冰之间的界面深度与形态。


邓世坤教授共设计雷达探测点位9个,实际探测点位为7个。采用手持GPS导航定位,在每一探测点位上分别沿经度与纬度方向进行雷达断面扫描。为了避免由于天线的移动而引起雷达图像的失真,实测时靠人力拖动天线,并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天线静止。所获得的雷达扫描断面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地反映出冰架内部结构的细节。


探测结果表明,Amery冰架淡水冰/海冰分界面深度约为246.5m-480m,在冰芯钻孔处,雷达图像显示的该界面深度与钻孔揭示的深度误差小于1%之一。沿不同走向的剖面其底部淡水冰/海水冰分界面的形态及起伏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垂直洋流方向的剖面所反应的淡水冰/海水冰界面的起伏程度大,平行洋流方向的剖面所反应的淡水冰/海水冰界面的起伏程度小,即沿东西方向的起伏程度大于沿南北方向的起伏程度。冰面雷达探测结果能十分精确地确定冰架底部冻结区与消融区的分界线,雷达图像能反映出冻结区不同空间范围的海冰在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


有关专家指出,邓世坤教授的此项科研成果,为研究冰架底部消融与冻结过程、冰架的稳定性及模拟冰架内部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信息,为研究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料。


背景资料:东南极Amery冰架是南极三大冰架之一,它是东南极内陆冰盖物质流向南大洋的主要通道。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南极Amery冰架的“头疼脑热”,将对世界环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当今人们对南极冰架动力形变特征和稳定性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冰架底部消融与冻结过程机制的理解远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