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一个令人类头痛的问题,它已经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前不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中德环境地质工程论坛”上传来专家们的声音:中国已成为全球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现存的生活垃圾超过60亿吨,工业垃圾约为66亿吨;而且,每个国民每天正在产生0.7-1.2公斤垃圾,全国一天产生130万吨,一年产生4.7亿吨。
国家近几年投巨资兴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在全国大中城市兴建垃圾填埋场,在重点大城市兴建垃圾焚烧厂。然而,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造价1.1亿元;江西鹰潭库容200万立方米,设计服务13年的填埋场,投资7482万元;就连西藏日喀则,土地相对便宜,修建库容215万立方米服务20年的填埋场,也要投资4060万元。
更令人咋舌的是垃圾焚烧:修建一个日处理1000吨垃圾的焚烧厂,仅仅焚烧炉与附属设备就需人民币7-8亿元,而一个4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日产垃圾就有5000吨。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渗滤液的污染是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的一大难题。北京阿苏卫填埋场渗漏出来的有毒物质,已经污染到了地表30米以下的地下水。究其原因,是垃圾没有分类,在填埋场相互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了更多有害物质。焚烧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强烈的致畸致癌作用。原因也是垃圾没有分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项伟说,解决垃圾处理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技术,也不是投资,而是垃圾的分类。
他说,首先,政府应该用经济杠杆使垃圾减量。减量了,才能减轻垃圾对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危害,才能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其次,应该推动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像生活垃圾中的残菜剩饭、果皮菜叶等,不需要深度处理,可直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最后,对可回收的垃圾再生利用,使部分垃圾资源化,如塑料、玻璃、金属等等。
然而,这一切皆有赖于垃圾分类。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教授楚尔达先生说,在德国,垃圾处理,尤其是垃圾回收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万,超过德国总人口的2%,德国的垃圾处理已达到100%,垃圾处理和回收占其GDP的8%。
德国水文地质协会主席霍策教授说,在德国,一个4口之家,垃圾分类回收的各种费用每月只有20个欧元,仅占到其家庭月收入的1%,人们完全可以承受。
楚尔达先生说,实行垃圾分类,在德国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他们很早以前就从幼儿园开始,教育孩子们实施垃圾分类,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垃圾减量,可再生资源全部回收,垃圾二次污染控制。
项伟教授说,垃圾处理,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垃圾分类。然而,它涉及到政府的意识和国民的意识。
上一篇: [其他媒体]大学生热捧国粹
下一篇: [其他媒体]大学生热捧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