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湖北日报]弘扬荆楚文化 促进社会发展

发表时间:2005-01-14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份文化遗产?元旦前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荆楚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荆楚文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在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中心,对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的形成做出过突出贡献,也因此奠定了湖北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21世纪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集中研究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湖北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生铁认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丰富多姿的文化资源、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湖北的亲切关怀。这是当今荆楚文化的重要内涵,有着极其宝贵的现代价值。“荆楚文化现代价值的核心内涵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是促进湖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源泉。”华中师范大学张正明教授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敢为天下先”,就是指在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他指出,荆楚文化的精华———老庄哲学思想与屈骚美学思想就是想象力加创造力的典范。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荆楚文化

  
王生铁认为,我们今天研究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荆楚优秀文化与湖北的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提出了构建以长江三峡、汉江、清江和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为载体的“三江三山”旅游布局设想。他认为,湖北旅游如果放弃了汉江、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就等于丢了一半。而处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有着巴文化、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底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将是我省有效地推行红色旅游的一份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刘玉堂说:“我省的文化旅游只有将‘一江两山’战略调整为‘三江三山’战略,才能比较完整地彰显出荆楚文化的内涵,体现出荆楚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省社科院研究员何念龙在发言中再次提出了建立“荆楚文化走廊”的建议。所谓“荆楚文化走廊”是实体性的文化高地。从空间角度来看,它是以汉宜高速公路(另有与之相重合的318国道)为主体的公路文化带,以荆州古城为中轴心向武汉和宜昌两个方向动态延伸,在地带上形成“一线贯五珠”(汉宜公路为一线,特大城市武汉,大中城市宜昌、荆州,小城市仙桃、潜江)的文化长廊优势和整合文化效应。从文化特色来看,建成的“荆楚文化走廊”将形成宜昌、荆州、武汉三个发展极点,传统底色有三峡文化(或巴楚文化)———楚文化———汉派文化;现代特色则相应体现于水电文化———复合文化(兼容综合)———光谷文化。“荆楚文化走廊”将成为水文化与陆文化交融、传统性与现代性、开放性与新异性兼具的文化纽带,具有举世所瞩目的独特文化亮色。何念龙认为,要想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荆楚文化走廊”刻不容缓。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湖北经济学院王麓怡副编审提出了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考量荆楚文化资本,以湖北的文化资本积累带动最具增长潜力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文化资本和第三产业作为湖北在中部“崛起”的内生性支撑的思路。

  
荆楚文化同样可为现代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来自荆州市社科联的刘柏芳、谢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楚文化资源,繁荣发展荆州市文化产业。无独有偶,鄂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熊寿昌也认为,地处吴头楚尾的鄂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建楚熊渠封王台,开发利用楚鄂文化,对于城市建设,对于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卫生城、优秀旅游城具有重大意义。

  
对荆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程运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昆满,从倡导茶饮论荆楚茶事,考证了茶与荆楚的不解之缘,指出楚人如茶,我们从湖北茶事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显见荆楚的人文精神。如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毫不畏惧,陆羽为探究茶学而千里跋涉等等,体现出楚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奋斗精神;荆楚茶事烂漫多姿,恰合楚人追新逐奇的艺术情怀;另外,荆楚茶事追求意蕴,恰好反映了楚人平和中庸的哲学理念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朝教授,对荆楚文化和楚文化的形成、楚文化的表现特征与成就等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他们认为,我们今天来讨论和研究荆楚文化和古代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建构更为辉煌的现代文化。

  
从思想特征上看,荆楚文化比之黄河流域诸文化更富有一种想象、思辨和浪漫的力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维武认为,这种思想文化的特殊性,在湖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心学传统,而湖北文化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开拓所作出的最具特色的贡献,也莫过于这一心学传统。如荆门郭店的楚简,已关注、探讨心性问题。从隋唐至20世纪的千余年间,荆楚大地上更是涌动着一波又一波心学的浪潮:禅宗兴起于黄梅,陆九渊主政讲学于荆门,李贽思考著述于黄安、麻城,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倡言性灵于公安,熊十力、徐复观师徒由巴河岸边的黄冈、浠水的泥土地走向世界。荆楚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取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宝昌在回顾了研究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所走过的阶段之后指出,荆楚文化哲学的诗性艺术的独具一格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文学美学世界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荆楚文化哲学的诗性艺术让中国现代文学具备了逍遥美和对大自然的关注而产生的自然美。

  华中师范大学姚伟均教授在梳理荆楚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与节日礼仪在漫长历史中的变迁时指出,社会物质生活的状况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尺,探讨荆楚的社会生活传统实质上就是从一个新角度来研究荆楚文化,从而真实地重现和构拟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未来方向。

  
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邵学海的发言“别具一格”。他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荆楚文化,经上世纪上半叶的发现和下半叶的开掘,已引起海内外瞩目,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掌握正确历史方法,以客观真实的材料以及严谨的态度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应用。狭隘的观念和实用主义,不利于开发楚文化的现代价值。此外,已知的阐释楚文化现代价值的研究成果,多限于精神层面,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过程是缓慢长期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模糊的,我们开掘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不能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在继承荆楚文化优秀文化遗产时,我们也应正视历史的教训以及所谓糟粕所具有的警示与劝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