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黑色的日子,那是4年前……”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场既催人泪下、又激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水利大厦举行。张国旗同志的妻子仇晓芳含泪讲述着丈夫生前的事迹。一句句朴实而深情的话语,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打动了在场的省水利系统200多名党员干部。 2001年5月15日,年仅33岁的共产党员、晋城市人大代表、陵川县水务局原工程科长张国旗,在马圪当乡西石门村下井探水时,因井壁塌方,为保护群众,被巨石击中而以身殉职。近日,根据张国旗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故事片《红山雨》在陵川县正式开拍,省水利厅党组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张国旗同志学习的决定》。 时间:2001年5月15日 地点:陵川县西石门村 对西石门村的500多个乡亲来说,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吃过午饭的乡亲们三三两两结伴往村边走去。2000年开工的深井就要出水了,从此村里再也不用四处找水,为水而愁。 “看,来了,还是这个小伙子。” 县水务局工程科科长张国旗、副科长李跃和局里的几名技术人员,与村支书董晓光、村委主任程肖敏一同走了过来。从勘测设计到开工建设,张国旗已是第五次来到西石门村。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认识他。 张国旗一边和乡亲们打着招呼,一边往井边走去。今天的任务是检验新砌成的77米的水井,并进行提引水的技术测设作业。每次对新井测设,张国旗都要亲自下井,同事们拦也拦不住。这次也一样,不等同事们客气,张国旗就同村支书、村委主任一起乘吊笼下了井。 乡亲们静静地等待着,同事们也静静地等待着。伴随着马达的嗡嗡响声,卷扬机的钢缆绳缓缓往下延伸。 大约10分钟过后,井里传出轰隆一声闷响,钢缆绳剧烈抖动。“不好,出事了!回车!往上吊,快往上吊呀!”副科长李跃等人大声叫着。周围乱作一团…… 张国旗不幸遇难。 古陵大地声悲,巍巍太行动容! 张国旗时年33岁,风华正茂,是陵川县不可多得的科技专业人才。他198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系,县政协委员,晋城市人大代表。 时间:2001年5月20日 地点:陵川县水务局门口 陵川县四大班子在这里为张国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西石门村20名干部群众代表从30公里外赶到县城。县领导和“一城四关”万余名群众自发来到大街两旁为他送行。 “国旗是为了救我们两个而牺牲的。他有多年的下井经验,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如果不是为了救我们,他应该能保护自己的。”董晓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吊笼大约下到40米左右时,听到“沙沙”的响声,是沙土往安全帽上掉落。经验丰富的张国旗急促地喊:“掉东西了,快低头。”说着便把他们两个搂到胸前。 与张国旗相处多年,结下深厚友谊的副科长李跃抱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他太了解国旗了。他们一起跋山涉水搞测量,一起挑灯夜战搞设计,一起头顶赤日,一起脚踏雪地,一起下池沼,一起进溶洞……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国旗对他的照顾太多了。 之后,陵川县委追认张国旗同志为“全县共产党员的榜样”,陵川县人民政府又向晋城市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追认张国旗同志为‘革命烈士’的请示”。2003年,国家水利部追认张国旗同志“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时间:1989年 地点:陵川县水利局 身为中国地质大学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尖子生的张国旗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贫困落后的陵川县工作。水利系统的很多人都知道,省水利厅曾到校考察,并点名要他,晋城市水利局也将他列入接纳对象。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他的故乡,在陵川县水利局报到上班。 很多人说,张国旗,你太傻了,别人都是千方百计找关系离开这个地方,而你却放弃留大城市的机会回到了穷山沟! 张国旗从小就是个苦孩子。他9岁丧母,14岁丧父,是哥哥和姐姐在经济条件很不宽裕的情况下把他养大成人。1985年,张国旗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实现了学水文地质专业的理想。国旗不会忘记乡亲们起早搭黑到村外1公里远的沟里担水吃的情景,不会忘记全县严重缺水的地方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找到水。从那时,他就坚定了为家乡人民找水的理想信念。 在陵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的妻子仇晓芳想起了张国旗大学同学10年聚会时的情景。参加聚会的同学们,一些在发达地区工作的已经开起了公司,当起了老板,有的已是身价百万。相比之下,张国旗显得太寒酸了:家里最显眼的一台25彩电,还是从朋友商店里赊来的。有几个好朋友劝他离开这个地方,有个同学还开出月薪1万元的高价请张国旗加盟自己的公司。然而张国旗都婉言谢绝了。晋城市水利局也多次提名调他到市水利局工作,他也找各种理由回绝了。 时间:2000年底 地点:陵川县的沟沟岔岔 外表沉默寡言的张国旗,骨子里却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他工作起来就像“拼命三郎”,在工程一线他总是吃苦在先,不计得失,而对一些技术问题却从来得理不让人,连县领导也敢顶撞。 2000年,陵川县作为全省首批农村饮水解困重点县之一,同时铺开了125处解困工程。张国旗也进入了工作以来最繁忙的时期。方案制定、工程设计、资料审核、现场勘测,都离不开他。在仇晓芳的记忆里,从2000年初到2001年5月,除了过大年,张国旗几乎没有在家里呆过一个整天。在2000年底工程验收期间,他连续工作6个日夜,多年的胆结石病变为胆囊炎。领导下了命令让他住院治疗。妻子说,你别透支你的身体了,我和孩子还都要靠你呢。同事们知道他停不下来,只能劝他多休息休息。而他却说:“这是啥时候,哪有时间到医院治疗。” 局领导只好从医院请来最好的大夫。大夫说必须开刀做手术,而国旗却恳请大夫为他保守治疗,等过了这段忙日子再住院。于是,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国旗边服药,边输液,边伏案工作。当年,陵川县被评为“全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红旗县”。而张国旗直到去世也没有去住院治疗。1996年,礼义镇的小庄煤矿搞地质技改项目,疏忽了对周围水资源的综合评价,有可能破坏杨村乡东尧村的深井供水。当时正在太原出差的张国旗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赶了回来。通过现场测量和资料论证,他果断地向县里提出停止小庄煤矿技改项目实施的意见。当时县里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仍坚持要上这一技改项目。而张国旗却不依不挠,硬是找到县领导据理力争。最终县领导被说服了。东尧村2000口人和附近村庄的3000口人保住了可贵的水源。 1994年,妻子仇晓芳在太原学习期间得病住院。而此时张国旗却正为锡崖沟村的小水电项目作前期勘测设计。为尽快能到太原照料妻子,他白天在悬崖峭壁间实地勘测,晚上秉灯夜战设计图纸。仅用6天便完成了常规情况下1个月的工作。 这就是张国旗短暂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上一篇: [视频报道]“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大诞生
下一篇: [视频报道]地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