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长江日报]地大荧光粉制备新工艺获中美发明专利

发表时间:2005-08-26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基于液晶显示器特殊的工作原理,它天生就成了健康型显示器家族中的一员。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高效可行的荧光粉制备技术,彩色显示器不仅因液晶颗粒过大而导致屏幕发光性能不稳定,而且价格居高不下。

  昨日,中国地质大学传出消息,该校纳米科技中心袁曦明等4位研究者最近合作开发的一种高效荧光粉制备工艺,不仅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而且还将涂抹在彩色显示器上的荧光粉颗粒带入到“纳米级”。该工艺近日已先后获得中、美两国的发明专利。

  与此前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申请的专利技术制备细晶粒荧光体采用的溶胶—凝胶合成法不同,袁曦明教授等人发明的这一新工艺在利用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备技术的基础上,又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将荧光粉颗粒直径由原来的2.15—3.5微米缩小到80—300纳米(1微米=1000纳米),直径仅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彩色显示器荧光粉颗粒的1/20-1/10,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8-9天缩减至2天以内,更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袁曦明介绍,液晶本身并不能发光,它只是属于一种背光型显示器件。而液晶显示器主要是靠屏幕上均匀排列的细小的液晶颗粒,通过“阻断”、“打开”光线来达到还原画面、生成图像的目的。通电后,背光灯点亮,如果在一个尺寸固定的屏幕上,液晶颗粒越小,屏幕分布的颗粒就越多;同一大小的屏幕上颗粒越多,屏幕光点分布就越致密,屏幕的发光面积就越大,亮度和清晰度就越高,人眼看到的图像也就越稳定。因此,研制高质量、高清晰度彩色显示器的关键是高效荧光粉的制备。而如何制备高效荧光粉,以使发光粉扩大发光面积、提高亮度、提高清晰度、改善显示器质量,是实现产业化攻关的核心技术问题。

  据悉,这种荧光粉除了能涂在彩色显示器上外,还可在紧凑型荧光灯、各种霓虹灯等产品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