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武汉晚报]地大教授金振民成为我省今年惟一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

发表时间:2005-12-17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center]][[image1]][[/center]]  本报讯(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余瑞祥 曹南燕)昨日下午2时40分,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05年新增的51位院士名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金振民教授成为我省今年惟一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

  
新增后中科院院士总人数达到707人。

  
金振民1941年9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进入湖北省第一地质队工作,在大冶进行了长达10年的野外勘探工作。1976年9月起,金振民在中国地质大学任教至今。曾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顾问、国际地球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副总地质师。

  
金振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长期致力于上地幔动力学、岩石流变学和高温高压实验学研究,并取得突出学术成就,曾先后两次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自1978年以来,由他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级(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公开发表中英文论文108篇。

  
金振民:请不要叫我院士

  
得知自己当选院士,金振民以一位学者的冷静与严谨代替了喜悦。

  
有人尊称他为院士,他特别叮嘱:“还是叫我教授吧,这样亲切些。”

  
1965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时,冲着世界著名的大冶铁矿,金振民工作志愿填报的是湖北,没有想到一呆就是40年,其中有10年是在大冶从事野外勘探工作。那10年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

  
他声称自己是“在野外起家”,如今已年过60,他仍坚持每年带学生远赴边远地区考察,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大别山等艰苦地带。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是打开地球科学之谜的金钥匙。为探索高原对我国资源、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金振民不顾年逾半百,1996年以来曾三次深入4000米标高的青藏高原,进行地质调查。

  
金振民言大自然才是科学家的最佳阵地。“如果一个地质学家一辈子呆在研究室,不可能有任何成就。要改变国家面貌,光在大城市,光在实验室远远不够。”64岁的他,至今都记得当年上学时李四光教授的赠言:大自然是地质学家的天然乐园,是汲取知识的宝库。

  
“科学研究重在实践,一定要深入基层,这是每位科学家必经的成长过程。”他希望以此与年轻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