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石伟)昨天,中国地质大学“绿色通道”办理点,只身搭了40多个小时火车的吐鲁番小伙子吾斯曼·阿部都力,擦着眼泪办理了注册手续。当时他身上一共只有310块钱。
记者在宿舍见到吾斯曼·阿部都力时,他刚刚吃完一块家里带来的馕,作为晚饭。
他介绍,父母都60多岁,因生病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种了四亩葡萄和一亩棉花,全靠22岁的哥哥操劳。因为干旱,只收获到200公斤葡萄,卖了300多块钱。
“高考后我跟村里盖房子的人打工,做了13天,一共182块钱,只够上学的车费。到学校的时候,身上只有310块钱。”他说,哥哥把自己送到20公里之外的市区就回村了。“没有人能送我,来回的车费是个大问题。”
他介绍,自己在长春上免费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了省钱,每年只能暑假回家一次,帮哥哥干活。因为是在长春读高中,考上大学之后不能在家乡办理生源地贷款。这次开学,他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告诉父母学校可以办贷款。
“办理缓交学费的时候,学校临时发给了我300块钱,买完被子和军训服,现在我身上一共还有290元。”他指着一个袋子说,里边还有6块馕和7块饼干,可以支撑两天。
记者拿出100元钱让他去买洗漱用品,这个1.78米的壮小伙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新生注册点的老师黄燕介绍,截至下午5点,4640个录取名额中,已有3800人注册报到,办理“绿色通道”缓交学费的有570人。
“有4个学生随身带的钱不足500块,而且都是单独来校。”黄燕说,学校给这4人每人发了300元作为临时安置,后期将集中提供相关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