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告别地大我们团队乘火车来到了我校暑期“三下乡”支教团多次开展过支教活动的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开始了我们团队精心策划组织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开展效果的调研及大学生支教新思路探究”专题调研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中国地质大学)今年利用暑期“三下乡”开展支教活动的重点团队达10个之多,而其中不乏已经开展过多次的团队。究竟他们开展的效果如何?为此,我们与我校6个支教团进行合作,发放问卷并到支教学校走访调研,以期提升我校支教品牌。
上午10时,我们来到了位于孝昌县东北的小河镇,安排好食宿之后我们便开始讨论调研行程,按照调研需要获取的信息点,我们按照:“政府、教育机关”、“学校”、“学生、家长”三大类人群,分别列出了采访提纲。
下午2点,我们冒着雨来到了小河镇政府,办公室的王主任接待了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推荐我们去镇小学找分管教育的周主任。在去的路上,热情的市民主动跟我们搭讪,他说:“每年都有大学生来这里支教,还有的人留了下来。”来到镇小学,正巧周主任在跟全镇的教育工作者开会。会议结束之后,周主任和镇小学的李校长接待了我们,周主任和李校长充分肯定了到镇小学支教的我校大学生,他们说到:1、大学生能吃苦;2、大学生支教时态度很好;3、大学生思维活跃,能够启发孩子成长;4、大学生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的东西,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志向。说到不足的地方,李校长说:“一个星期的支教时间还是有点短,另外大学生比起老师在调动孩子兴趣,把握孩子心理方面还是不够。”
最后,我们还遇到3个参加过支教的小朋友,他们都是学校老师的子女,他们说特别喜欢支教活动,特别是学会了绘画和手工,但对于支教团开设的数学、英语等课,他们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在和他们合影留念后,今天的调研活动告一段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调之星”团队)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