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湖北日报]生活在珠峰大本营

发表时间:2012-04-17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center]][[image1]][[/center]]  图为:15日早晨,记者包裹严实地钻出帐篷,队员们便让记者和珠峰来个合影。(通讯员 曹志凯 摄)


[[center]][[image2]][[/center]]  图为:登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等待身体适应高度,等待一个好天气。手机成了队员等待时的好伙伴,不过在珠峰大本营,手机信号会随时随着大风飘走。(记者 王晶 摄)  


  上厕所错过了第一顿晚饭


  到大本营的前三天,记者和全体队员一起休息适应。队里叮嘱我们不要有大运动量,但有一项运动不能避免——上厕所。大本营唯一的永久建筑就是两座厕所,离登山队驻地的距离都在200米左右,去一次厕所,记者要花费25分钟,走走歇歇,时不时大口喘气。减轻高原反应的重要一条就是要多喝水,加之大本营地区非常干燥,记者和队员一样,水壶不离手,这样上厕所成了最大的负担,好吧,只当是减肥了。


  说来惭愧,因为上厕所,记者错过了到大本营的第一顿晚饭,队里给记者开小灶单做。要知道,在珠峰大本营,做饭成本昂贵,记者为此很过意不去。队长次洛开玩笑安慰记者:“对你来说,上厕所确实比吃饭重要。”玩笑归玩笑,加速体内循环,是抗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


  住帐篷遭遇睡袋口结冰


  自14日记者随登山队来到珠峰大本营以来,每晚都是在狂风和雪花的陪伴下入睡。大本营的风刮起来,让人感到有好多双手,要来把你的帐篷刨开撕裂。和记者住一顶帐篷的女队员陈晨安慰记者说,“没关系的,前进营地(6500米)还有更高海拔营地的风更大,我们拉着绳子走,都会被风吹得跳起来,在那里,我们才会担心风会撕了帐篷。”


  风没有撕开我们在大本营的帐篷,但寒冷却侵入帐篷。今早醒来,发现睡袋口亮晶晶的,记者用手一摸,原来是冰!队长次洛说,晚上帐篷里的温度估计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原来,我们呼出的气在睡袋口结冰了,用来擦脸的湿纸巾全都成了冰坨子。


  到了大本营,才知道寒冷的滋味,记者带来的厚羽绒服根本抵挡不住,队员陈征把自己多出来的一件羽绒服借给记者穿。两件羽绒服上身,早晚的寒气还是能让人哆嗦。


  队员们教我正确的睡觉方法:戴帽子,用羽绒睡袋把整个人都包起来,头部垫高,这样既能保证温暖,又能减轻高原反应。登山队要求大家不早睡,队医刘亚非说:“在高原不容易熟睡,如果睡得太早,半夜醒了可就难熬了。”记者每天夜里12点后入睡,但凌晨时分一定会醒来一两次,因为大本营的风声实在太大。


  洗脸洗手就太奢侈了


  大本营风大,灰大,可不论是队员还是记者都忽略洗。手、脸用湿纸巾擦(当然得把冰坨子一样的湿纸巾晒化才能用),吃完饭,饭盒用干纸巾擦。大本营的水来得很珍贵,是靠化雪取水。地大登山队一共有32人,取来的冰水雪水只能保证做饭和饮用,要洗脸洗手就太奢侈了。


  另外,水太冰、气温低,大家也都不愿意洗。到大本营的第二天早上,记者打算用水洗洗饭盒再吃饭,水一进饭盒立马结成冰。队员告诉我,冻了一夜的饭盒就像个冰模子,水倒进去可以直接做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