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珂 罗欣 通讯员胡志喜)“地大物博”是不少成年人在小学地理课上对中国留下的印象,不过这种教育正在从目前小学地理课堂上退出。 昨日,湖北正式启动第43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团省委、省少工委开展地球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首站选择了中国地大附属学校。记者询问多名小学生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再是“地大物博”,而是接触到“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拥有量却明显不足;中国连续30年经济高速发展,在某些地方却出现了拿环境换金钱”等内容,这也让同学们对环境问题具备一定忧患意识。 武昌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袁苏表示,中国的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却很少,以前教材中的“地大物博”这一说法曾引发强烈争议。“教材也应该客观,‘地大物博’退出课本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